00:00 / 09: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西安中心城区2035年规划:十三朝古都绘就“新长安城”蓝图 #上热门 西安,这座承载十三朝历史的古都,正以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纲,绘就一幅“新长安城”的现代化蓝图。规划以“古今交融、功能升级、生态优先”为核心,旨在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样板。 古今交融:保护与更新并重 西安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涵盖碑林、新城、莲湖等核心区域,总面积约303平方公里。规划明确“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并行”原则,一方面强化秦始皇陵、大明宫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另一方面推动城墙内老旧街区微改造。例如,三学街片区将通过“针灸式”更新,保留传统民居肌理,引入文创、非遗业态,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同时,规划构建“二十一横十四纵”路网体系,优化明光路等主干道通行效率,打造“快慢分离”的交通系统,让古都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现代便捷性。 功能升级:产业与空间重构 规划提出“三中心两地”定位,即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区将重点发展金融、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依托西安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空天动力产业园等平台,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同时,规划“一主、一副、六城、多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推动西咸新区与主城深度融合,形成“中心引领、外围支撑”的产业格局。例如,幸福林带核心区将通过TOD模式开发,打造集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提升区域能级。 生态优先:绿色与韧性并举 规划将生态保护作为底线,划定渭河、秦岭生态红线,修复“八水绕长安”水系,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蓝绿网络。例如,浐灞国际港将依托湿地资源,打造生态公园群,成为城市“绿肺”。同时,规划强化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地下管网智能化改造,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例如,幸福路北延伸工程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电力、通信、排水管线“一次入地”,避免“拉链马路”顽疾。 结语:古都新生,未来可期 西安中心城区2035年规划,既是对十三朝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现代化未来的宣言。通过古今交融、功能升级、生态优先三大路径,西安将打造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长安城。到2035年,这里将成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中华文明传承的标识地,以及全球游客向往的文旅目的地。古都长安,正以崭新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