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22
源启5天前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觉悟视角深度解析(核心:破除“二元对立”,直指“诸法实相”): 1. “舍利子”:不是指佛骨舍利,是对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尊称,此处以舍利弗为代表,引导众生听闻核心义理——拉近真理与众生的距离。 2.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先破“色空对立”, “色”不是美色,是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质/现象”(如山河、身体、情绪等等);“空”也不是“空无、没有”,是“无固定不变的自性”(比如杯子由瓷、釉组成,没有一个独立的“物体独自叫杯子自性”,都是各种因缘和合的显现,因缘散则一切灭);“不异”是“本质没有差别”——就像浪花(色)和海水(空)一样,浪花不是海水之外的东西,海水也不会离开浪花显现,二者从未分离,只是众生执着“浪花是独立的”,才觉得“色空不一样”。 3.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再明“色空一体”,不是“色变成空”,而是“色的本质就是空”——比如看手机(色),它当下由金属、屏幕等因缘构成(无自性=空),“有手机的相”和“无手机的自性”同时存在,不是先有“色”后有“空”,二者是同一事物的“相”与“性”,缺一不可。 4.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从“物质”扩展到“精神”, “受想行识”是心理活动(感受、认知、思维、意识),看似“无形”,实则和“色”一样:比如“快乐”(受),由“好事+心情+环境”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自性”,生起时是“有相”(色),本质是“无自性”(空),所以精神现象也逃不开“色空不二”。 《心经》解读众生痛苦:源于执着“色是实有、空是虚无”,把“现象”和“本质”割裂开;而“色空不二”,是说一切事物“有相却无自性”,既不执着“有”,也不执着“空”,才能见诸法一切实相。 比如:手机是我们看见的实物,而信号是波和WLAN是信号,这些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手机的用途是方便人类相互联系,信号是手机相互的链接体,手机是信号的接收器为信号的用,如果没有信号,手机就起不到它的作用,同时没有手机也接收不了信号通信,此二者是相互依存 色空不二。#人生是一场修行 #中华文化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44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1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2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89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