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17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8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56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70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桑黎川1年前
道德经第十四章惚恍之道 《道德经》第十四章惚恍之道 原文如下: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是: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这一章老子描述了“道”的神秘难测,以“夷”“希”“微”来形容道的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道超越了感官的感知,无形无象,却又无处不在。强调道的混沌、恍惚、无名的特质,以及其超越时空的永恒。最后提出掌握古道来处理现世,体现出道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它反映了老子对道的深奥理解和敬畏之情,也为后人对道的探索和感悟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我的道德经 慌兮糊兮为道矣,糊里糊涂也为道,大道至简大方无偶大智若愚。道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确看不见听不明摸不清,道在心里。昨天讨论一下,我以前的投资逻辑及公司现在看来都一无是处,一堒湖图(小记我的最爱北大一博雅塔一未名湖一图书馆),昨天晚上还挺郁闷,早上跑步慢慢的也想明白了,我的本性如此,结果也该如此,道理也如此,我的道德经也如此。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