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1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5
00:00 / 09: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1
颜氏一族 满门忠烈 颜真卿 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其家族自南北朝以来“世载忠孝”,五世祖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奠定家族“立身扬名”之志。755年颜真卿时任平原太守,早察安禄山反迹。他阴高城墙、暗积粮草,却佯装文士宴饮迷惑叛军。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二十四郡尽降,唯平原郡坚守。 颜真卿派侄颜季明联络常山太守颜杲卿,共举义旗; 颜杲卿计杀叛将李钦凑,夺土门关,断安禄山归路; 兄弟二人联合收复河北大部,史载“横绝燕赵,贼不敢东窥”。安禄山急攻常山,颜杲卿率军民苦战六昼夜,粮尽水绝。城破被俘,押至洛阳: 安禄山斥:“汝本范阳户曹,我荐汝为太守,何故反我?”颜杲卿怒骂:“汝本营州牧羊羯奴,天子擢汝三镇节度使,何故反天子?”叛军钩断其舌,仍含血喷贼; 颜季明等子侄八人被腰斩于洛阳天津桥,颜杲卿被肢解而死。临刑前,季明回首望父,血书“忠孝”二字于地。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任蒲州刺史,寻得侄子颜季明头颅,泣作《祭侄文稿》初书尚工整,至“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笔锋崩裂,改涂墨团如血渍; 原稿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誉“天下第二行书”,卷中234字,涂改30余处,尽显锥心之痛 784年,76岁的颜真卿奉命劝降叛将李希烈,被缢杀于蔡州龙兴寺,临终书遗表:“臣今奉使无状,岂敢求生!” 据《颜氏家庙碑》载,安史之乱中颜氏家族三十余人殉国,仅幼童颜頵因藏于井中得免。#颜真卿 #颜杲卿 #颜季明 #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5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5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第一次路过颜家宗祠牌匾上《太师第》吸引了我,时间紧迫没进去,第二次路过没忍住拍了个视频,了解一下不得了,始祖大名鼎鼎 颜真卿,这可了不得哦! 讲到颜真卿你会想到什么?想必都是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茶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字字泣血,每每读起痛心疾首…… 以前提到颜真卿,只会想到他的书法,其实最值得提的是颜氏文武双全,满门忠烈。《祭侄文稿》是大唐山河破碎时,一个家族用血肉垒起的界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英雄豪杰都隐入尘烟…… 只留给后人一声声悲痛和叹息~ 欣慰的是一千二百多年来颜氏家族团结,全国各地颜氏都有修建祠堂,团结友善,铁骨铮铮,宗祠上颜氏家庙碑上“字字如堂堂君子,铁骨震世,忠烈之风出于一门,家风不朽,自有后来人”。 泰和古城颜氏宗祠位于江西省泰和县苑前镇颜家村。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历史渊源:古城颜家的始祖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安史之乱抗叛后颜真卿授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师,封鲁郡公。颜氏太祖尹公爱山川之胜,由泸源(今九江市修水县)徙居于此。此外,颜家村的颜肇鼎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中为第三甲161名进士,官至礼部额外主事。 文化底蕴:颜氏宗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宗祠门口的红条石门坎,让人能感受到“千秋源脉沿焦国,一线书香衍圣门”的儒雅之气。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8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