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72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眼界与心界:好文章的两种“半径” 常有人说,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定是行遍天下、活动半径极大的人。这话有道理,却不全对。 试想李白,仗剑走天涯,从蜀地到长安,从黄河到长江,脚步所至,皆成诗行。若没有亲见“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怎会有这般震人心魄的诗句?徐霞客用双脚丈量山河,才让《徐霞客游记》既有地理的精准,又有文字的灵动。这便是“行万里路”的力量——广阔的活动半径,给了写作者最鲜活的素材、最真切的体验,让文字有了山河的筋骨。 但反过来想,曹雪芹晚年困居西山,脚步或许局限在一方小院,却写出了《红楼梦》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巨著。他未曾走遍天下,却看透了人情世故、家族兴衰,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缩影。还有钱钟书先生,深居书斋,却在《围城》里把人性的复杂、人生的困境写得入木三分。这便是“读万卷书”的智慧——当脚步无法远行时,“内心的活动半径”能弥补一切:阅读的积累、思考的深度、对人性的洞察,让文字有了思想的厚度。 所以,好文章的诞生,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真实的行走,能拓展我们的“眼界”,让文字有烟火气;而阅读与思考,能拓展我们的“心界”,让文字有穿透力。 愿我们既能迈开脚步看世界,也能沉下心来读好书——让眼界与心界同宽,方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好文章。 #读书 #涨知识 #分享 #眼界 #学习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3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