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与秦惠君:一甲子的科学情缘 芝加哥火车站的一次偶然相遇,竟演绎出半个世纪的相知相守。 1947年圣诞节前夕,美国芝加哥火车站,一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李政道受朋友之托来接站。人群中,他看到了一位端庄秀丽的中国女生——秦惠君。那一刻,一见钟情的瞬间,永远定格在了李政道的记忆里。 当时李政道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秦惠君则是堪萨斯州圣玛丽学院的学生。同为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让两颗年轻的心在异国他乡逐渐靠近。 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秦惠君征求父亲意见时,父亲因对李政道家庭背景的不满而表示反对。但秦惠君坚定地说:“我是和他的儿子结婚,不是同他父亲。” 一见钟情:芝加哥的相遇 李政道在遇见秦惠君之前,曾立下“25岁之前不恋爱,30岁之前不结婚”的誓言,一心扑在物理学研究上。但爱情的不期而至,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芝加哥火车站初见秦惠君后,李政道便对她念念不忘。他积极创造与秦惠君见面的机会,甚至在1948年初鼓起勇气给她写了第一封求爱信。 收到信后,秦惠君虽然对这位年轻物理学家有好感,但持重的她决定先以朋友身份保持联系。 终成眷属:事业与家庭的抉择 1950年6月,李政道获得博士学位,秦惠君也从圣玛丽学院毕业,两人在芝加哥市政府大厦举行了婚礼。 婚后,他们搬到加州,李政道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教,秦惠君则计划攻读硕士学位。 然而,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国内反华情绪高涨,他们因华人身份遭遇租房困难。更让秦惠君下定决心支持丈夫的是,加州大学给李政道的工作机会附带了带有歧视性的“忠诚宣誓”要求。 为了丈夫的学术前途,秦惠君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支持李政道接受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职位。这一决定,奠定了李政道未来科学成就的家庭基础。 风雨同舟:诺贝尔奖背后的支持 在普林斯顿期间,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但在论文署名次序上曾产生分歧。每当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合作出现裂痕,秦惠君总是充当调和者,她不仅开导丈夫,还通过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保持两家联系。 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翌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仅31岁的李政道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之一。在这一成就背后,是秦惠君默默的付出与支持。 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中的夫妻同心 #热点 #珍贵照片 #原创作品 #美好记忆 #科学家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6: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2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9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5: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5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