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7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1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
丝绸之路的起点不是西安,而是洛阳!别急,👀。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起点 #丝绸之路起点洛阳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 #西罗马东洛阳 丝绸之路的起点不是西安。因为丝绸之路的提出者李希霍芬在提出丝绸之路的同时,提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1870年,李希霍芬来到河南,考察了洛阳南关的丝绸、棉花市场等,而后在《关于河南及陕西的报告》中,首次提到从洛阳到撒马尔罕有一条古老的商路,并将其称为“丝绸之路”。 1877年,李希霍芬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中国——亲身旅行和研究成果》第一卷中说:“河南府(洛阳)通往中亚,并向西延伸至罗马的商路,在罗马帝国时代已经形成,中国的丝绸沿着这条商路到达罗马,因此可以称为丝绸之路。” 这里,李希霍芬正式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个词,同时提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然而,关于其内涵,后世学者产生了不同意见。 在1936年李希霍芬的学生斯文·赫定出版《丝绸之路》一书并广泛传播后,起点之争便拉开了帷幕。虽然该书仍沿用李希霍芬的观点把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但不久便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已经与西域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了一条路上通道,因此丝绸之路的起点应该是西汉的都城长安(今西安)。这一观点逐渐得到了国内群众的认同,并成功申遗。虽然成功申遗,但是这种做法也是鸠占鹊巢而已,夺走了原本属于洛阳的地位。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8
00:00 / 06: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1
来学斋4周前
时至今日,网络上仍不时有人探讨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问题。殊不知,这一议题早在三十多年前便已在学术界形成共识——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已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经过严谨考证,并获得国内外学界广泛认同的定论。 这一认知的确立,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洛阳市史志办公室以非凡的学术远见,组织编纂了《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论文集,系统地对当时学界普遍将西安视为丝路起点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该文集汇聚全国史学界的智慧,提出一个重要见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而动态变化的。当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建都洛阳时,这里便自然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核心,也成为那条贯通东西的伟大商路的东方起点。 这一论断有着坚实的史料支撑和考古印证。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位于洛阳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及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正是这一历史地位最无可辩驳的物证。文献记载明确显示,东汉时期对丝绸之路里程的计算,正是以洛阳为起始。而不断出土的文物更成为无声却有力的见证:龙门唐代安菩墓中那枚来自东罗马帝国的金币,默默诉说着粟特人将领家族在此扎根的故事,也见证着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融;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三彩凤首壶、高颈瓶,其造型明显受到西域金银器的影响,是当时工匠融合中外艺术风格的生动物证。这些珍贵文物,共同勾勒出胡商云集、使节往来、珍品汇聚的洛阳国际都市图景。 洛阳之所以能够承担丝路起点的历史重任,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密不可分。汉函谷关遗址作为扼守丝绸之路咽喉的要塞,与隋炀帝倾力开凿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如同一条强劲的动脉,将南方的物产、海外的来客与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使洛阳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关键枢纽。至唐代,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作为帝国都城的南大门,见证了无数使臣、商旅的往来;城内的北市、南市、西市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新潭码头舟船如织,繁忙异常;朝廷设立的四方馆专门接待各国使臣;而在洛河南岸设置的来廷县廨,堪称早期的"涉外社区",安置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酋长和使者。这一切使得洛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腹地,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大都会。 这一历史定位得到了季羡林、李学勤、朱绍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