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鸮和铁爪鹀,两家鸟的生活 雪鸮(Bubo scandiaca)是一种属于鸮形目、鸱鸮科的大型猫头鹰,也被称为白猫头鹰、雪枭或雪鹰。以下是关于雪鸮的详细介绍: 外貌特征:雪鸮的体型较大,体长约为50-71厘米。它的头部相对较小且圆,面盘不显著,眼眶特别大。耳朵的开口是一条很大的垂直裂缝,直通到头骨两侧,且不对称。雪鸮的尾羽较短而圆,第四趾能向前后转动,爪大且弯曲而锐利。雪鸮的羽毛主要为雪白色,有时会布满暗色横斑。虹膜为金黄色,嘴峰和跗蹠角为黑色。成年雄性的羽毛更为洁白,而雌性和幼年的雪鸮身上斑点较多。 生活习性:雪鸮主要栖息在北极冻原带、冻原苔原丘陵、海岸和邻近的荒原与沼泽。在冬季,它们会多见于苔原森林、平原、旷野和森林中,特别是开阔的疏林地带,也可见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针叶林带。雪鸮是独居的鸟类,通常会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它们是极地著名的猎手,主要以旅鼠和雪兔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其他啮齿类和鸟类。当食物极度缺乏时,雪鸮可能不会繁殖。但当食物充足时,它们一年可以繁殖一次。 繁殖与求偶:雪鸮的繁殖期为5-8个月,每窝通常产卵3-11枚。求偶表演是雪鸮繁殖行为的一部分,这种表演由空中表演和地面表演两部分组成。空中表演中,雄鸟会用喙叼住或双爪抓住一只岩雷鸟,进行高低起伏的飞行,并最后以垂直降落结束。地面表演则包括雄鸟背对雌鸟直立,头低下,身体向地面倾斜,尾羽呈扇形不完全展开等行为。 分布与保护:雪鸮的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北极冻土带及北极岛、高加索、土耳其、朝鲜、日本、美国等地。在中国,它们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新疆等地,是冬候鸟。目前,雪鸮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易危(VU)级别,并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铁爪鹀(Calcarius lapponicus)是一种属于鹀科铁爪鹀属的鸟类。以下是关于北极铁爪鹀的详细介绍: 外貌特征:北极铁爪鹀的体型相对较小,体重通常在20-34克之间,体长约为140-178毫米。其头部、颈部、喉咙和胸部侧面呈黑色,眉纹和颈侧为白色。下颈部和翕部呈浓栗赤色,背部为锈赤色并有黑色纵斑。上胸部为黑色,下体其余部分为白色,两胁有纵斑。其显著特征为后趾爪特长。 #动物解说 #奇妙的动物世界 #神奇大自然纪录片 #雪鸮 #治愈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7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3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74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3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5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96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