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86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地铁上的荣格:一场徒劳的自我对话 地铁车厢人群拥挤,我捧着荣格的《未发现的自我》,目光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上滑动,却如同在迷雾中摸索。而我的困惑却愈发清晰。那位瑞士心理学家深邃的思想复杂的文字,在我眼中化作一团纠缠的线球,越是试图拆解,越是混乱不堪。 "你理解你正在阅读的东西吗?"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怎么可能?荣格的文字像一堵高墙,我站在墙外,徒劳地踮起脚尖,却始终无法窥见墙内的风景。我查了有关资料,也不能理解他的文字透露出来的真实的意义。那些关于集体无意识、原型、个体化的,宗教的论述,在我的大脑里转了一圈,又原封不动地回到了书页上。 我最初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想通过这位心理学大师的视角,理解女儿与这个时代的冲突。女儿今年才十二岁,有时候她的愤怒与困惑像野火般燃烧,而我站在火场边缘,手足无措。我以为荣格会给我答案,会提供某种解码青春与时代关系的密码。然而事实是,我连问题本身都没能理解清楚,更遑论答案了。 我合上书,突然意识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我是否真的需要"完全理解"荣格?但人类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青春期那复杂多变的精神景观,真的能够被任何理论完全涵盖吗? 女儿与社会的冲突,或许本质上并非某种需要被"解决"的问题。那些愤怒、那些质疑、那些格格不入的感觉,可能正是她寻找自我的必经之路。荣格谈论的"未发现的自我",不正是在这种与外界的摩擦中逐渐显现的吗?我作为母亲的角色,也许不该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陪伴她经历这段困惑期。 就像我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女儿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但这不妨碍我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她的每一句话语。认知的谦卑,或许比虚假的全面理解更为珍贵。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