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9: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82
00:00 / 06: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
孟郊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下面这首颂扬母爱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然而在这首千古名诗的背后,却隐藏着他一段漫长而又心酸的奋斗历程。 孟郊出身寒微,父亲早逝,家境清贫。幸得母亲裴氏(出身河东裴氏一族)坚韧操持,含辛茹苦地支撑家庭并供他读书求学。孟郊及冠后,母亲为他成家,并送其入嵩山苦读,为科举做准备。 在唐代,科举考试尚未实行糊名制度,盛行“行卷”之风——即考生提前向权贵名流投献诗文以博取赏识和推荐。然而,恰逢“泾原兵变”爆发,时局动荡,他的求仕之路严重受阻。 直到四十一岁,孟郊才得以取得乡贡资格,入京应试,却又不幸落榜。次年再试,依然名落孙山。接连的打击之外,丧子之痛更让他心灰意冷,几乎断绝了仕进之念。 在母亲长达数年的不断勉励下,他才重拾信心,于四十六岁时第三次赴考,终于进士及第。 压抑多年的郁结,顷刻间化为狂喜,他挥笔即兴写下了下面这首流传千古的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年近半百终圆梦,诗句中将那份扬眉吐气的快意抒发得淋漓尽致。“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成了后世无数学子憧憬的成功时刻。#中式书房#国学文化 #孟郊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