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4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0
古代中国真的当过世界第一吗?数据说话,结果超乎想象! 我们经常在课本和影视剧里看到,中国古代非常强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可能有人会想:这会不会是我们自己“往脸上贴金”?古代中国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它到底有多强?这种强大持续了多久?又为什么后来落后了呢?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外国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是怎么说的。一篇在知名国际问答网站Quora上被广泛讨论的回答(作者Lorraine Smith),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古代中国画卷。 核心结论非常明确:是的,古代中国不仅强大,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大约从秦汉到清朝前期,长达近2000年!),经常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强国”!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1. 经济巨无霸:全球财富的“大股东” * 想象一下: 在汉朝鼎盛时期(大约公元1世纪),历史经济学家估算,中国的经济总量(GDP)占了当时全球的26%还多! 这就好比全世界每赚4块钱,就有超过1块钱是中国贡献的。 * 长期领跑,实力非凡: 这种“财富霸主”的地位不是昙花一现。到了唐朝(8世纪左右)、宋朝(11-12世纪)和明朝(16-17世纪),中国的GDP占全球的比重仍然常常维持在25%到30%甚至更高的水平。直到清朝的康熙、乾隆盛世(18世纪),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 对比更震撼: 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中国的经济体量不仅远超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甚至比整个西欧所有国家加起来的还要大! 美国在二战后最巅峰时期,其GDP占全球的比重也才接近30%,而古代中国在多个世纪里都稳定在这个水平附近。这绝对是“超级经济体”的水准! 2. 农业与科技:养活最多人,创新领跑世界 * “种地”也是高科技: 古代中国是农业技术的“超级发明家”。他们发明了效率极高的铁制农具(比如唐朝的曲辕犁)、精耕细作的种植方法、以及像都江堰这样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伟大水利工程。这些技术让中国能用相对较少的土地养活非常庞大的人口。 * 人口“巨兽”: 正因为农业牛,中国很早就拥有了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汉朝时人口就超过6000万(当时全球人口才2亿左右)。宋朝时,人口更是突破1亿大关!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生活,本身就证明了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经济基础。
00:00 / 07: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从古建筑看古人处世智慧之四——《门当户对里的中式浪漫》。古人常说:“门当户对,喜结良缘。”您现在看到大门两侧的石墩,就叫“门当”。“门当”是古代宅门门口对称摆放的石墩/石鼓,又称“门墩石”“抱鼓石”,是支撑门框、保护门基的构件。它们有的雕着瑞兽、有的刻着花卉,材质越好、雕工越细,体现主人家地位就高。“户对”就是古代宅门上方对称安装的柱状构件,一般是2根或4根,垂直固定在门楣两侧,形似古代的“门簪”,是宅第等级的直观标志。 “门当”和“户对”不只是镇宅的石头或装饰的木头,更是古代人的“身份名片”。其材质、数量、纹样,直接代表家族的财富、地位、人脉圈层。 比如“门当”,官宦人家用青石、汉白玉精雕细琢,经商富贾用花岗岩雕刻,普通百姓用普通条石或砖块简单凿刻成型。雕刻的东西也不一样,皇亲国戚家刻狮子,文官家刻“砚台、书卷”,武官家刻象征兵权的“抱鼓”,百姓家多刻“莲荷、福字”等朴素图案。 文官宅第的户对多刻“琴棋书画”,武官宅第刻“瑞兽祥云”,普通人家仅做素面或简单花纹。 “门当”“户对”相似的家庭,条件相当、性格相投、圈层相近,其家风、教养、生活方式基本一致,婚后才能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只有匹配才能和谐长久——这正是古人对“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的事”的清醒认知。 古人婚嫁先看“门当”“户对”配不配,其实蕴含最实在的处世智慧:不管是结婚还是合作,条件对等才能减少矛盾、才能走得更远!这个道理到现在都管用!#文脉里的中国#历史古迹#古建筑之美#古人的智慧#古迹#郴州#郴州旅游#雷公井古村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35
00:00 / 16: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