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佳3天前
《诗经·周颂·天作》 《诗经·周颂·天作》是《周颂》中的一篇,是周朝祭祀先祖的乐歌。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歌颂了太王(古公亶父)开拓岐山的功绩和周文王继承祖业、巩固周邦的德政。 以下是《天作》的原文及逐句解析: 原文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逐句解析: 天作高山 “作”:创造。 “高山”:指岐山,周朝发祥地(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意为:上天创造了巍峨的岐山。 大王荒之 “大王”:指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被追尊为“太王”。 “荒”:开垦、治理。 意为:太王开辟了这片土地。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指太王。 “作”:开创基业。 “康”:安定、发扬光大。 意为:太王开创了基业,文王继承并使之繁荣安定。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徂”(cú):往、到(指百姓归附)。 “岐”:岐山。 “夷之行”:平坦的道路,喻政治清明、民心归顺。 意为:百姓归附岐山,这里有通达平坦的道路(象征周政宽仁)。 子孙保之 呼吁后代子孙永保周室基业。 主题与赏析: 颂祖德:诗歌强调太王和文王的功绩,体现周人对先祖开拓精神的崇敬。 天命观念:以“天作高山”开篇,将周族兴起与天命结合,强化政权合法性。 政治理想:通过“岐有夷之行”隐喻治国之道应平坦公正,使民归心。 祭祀功能:作为宗庙乐歌,兼具告慰先祖、训诫后世的双重作用。 延伸解读: 《天作》篇幅短小,但蕴含了周初“敬天法祖”的核心思想。岐山作为周人崛起的象征,在诗中既是地理标志,也是精神图腾。后世常将此类颂诗与《大雅》中的《绵》《皇矣》等篇对读,以理解周人的历史叙事与政治哲学。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0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