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娃读过1260本书,书本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前天和6岁的十宝一起整理了书架:这小子居然已经读过1260本书!这还不包括已经卖掉的和在图书馆里读过的。 把书摞起来才发现,足足超出他身高的4倍,镜头从地上往上移瞬间,突然想起世界读书日那天,人民日报特约主播董丽娜的话“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的人是低着头向上看的人,无论身在何方,读书的人总能看到远方”。那为什么让孩子读书?作为家长,是想提升自己,是想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但作为孩子自己,只是纯粹的热爱读书罢了。 现在想来,陪孩子养成的最好的习惯就是读书了吧,这或许是育娃路上最踏实的“投资”。每天我们大人还没起床,他就拿着书在沙发上看;新书一到,连喜欢吃的东西都顾不上吃,一口气读到过瘾。 那读书有用吗?北大校长说“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董宇辉说“读书永远是有用的,它要么能改善你的生活环境,要么能丰富你的精神世界”;而我想:“既然你喜欢,那就去读吧”。 十宝小时候,我在给他讲故事时,也给他讲过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平时也经常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跟他讲,我们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顶峰,虽然最近百年落后了,但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崛起,能不能重回世界第一强国,靠的是科技,靠的是你们这一代的小朋友长大后。有时候他似懂非懂,这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他小小的心里。 十宝的梦想是成为航天工程师,“让中国成为航天最强的国家”。少年强则国强,愿你永远心怀梦想,以书为翼,追星揽月! 感谢人民日报的温暖分享,致敬董丽娜老师的声音力量,感谢董宇辉老师给读书人的鼓励!@人民日报 @董宇辉 @董丽娜 #音乐灵感推荐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亲子阅读 #读书 #少年强则国强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我觉得,它就像给精神世界埋下的一颗种子,静默生长,最终长成支撑我们的参天大树。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首先,读书让我们的生命“开挂”了。 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我们被困在当下的时空里,但一本书就能带我们穿越古今,瞬间置身于罗马战场或未来星际。我们无法体验千百种人生,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是福尔摩斯,是简·爱,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灵魂的奇遇,疯狂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 更重要的是,读书让我们“见自己”。 当你迷茫孤独时,书里的一句话可能让你豁然开朗:“原来不止我这样想。”这种共鸣是巨大的慰藉。我们也能在书中人物的命运里,安全地审视自己的欲望和脆弱,更好地理解自己。 读书,更是训练我们独立思考的“健身房”。 它让你接触各种对立的观点,打破信息茧房,不再人云亦云。系统性的阅读,还能帮你构建知识网络,让碎片信息串联成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 当然,它有非常功利的一面,能直接提升你的技能。但读书更深层的意义,是一种“无用之用”。 你读过的书,就像小时候吃过的饭,看不见,却早已长成了你的骨头和血肉。它内化成你的谈吐、你的气质、你看问题的角度。 所以,我们读书,最终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在这个喧嚣多变的世界里,找到那个确定的、有温度的、会思考的自己。#读书 #温柔治愈#心灵成长#女性视角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