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8: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北宋美学巅峰!宣和通宝行书“玄读”孤品:900年的书法与历史对话 在北宋钱币的收藏图谱里,一枚**宣和通宝行书“玄读”**以其惊艳的书法、罕见的形制和独特的锈色,成为藏家圈的“冷门爆款”。今天,我们就来解码这枚穿越900年的古泉,聊聊它的历史底蕴、工艺细节与收藏潜力。 一、历史底色:北宋末年的“艺术绝唱” 宣和(1119-1125)是北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这位“艺术皇帝”将书法、绘画的审美极致融入钱币铸造。宣和通宝作为徽宗朝的收官钱币,承载着北宋钱币“书法入币”的巅峰水准。 而这枚“玄读”(即旋读,钱文按“上、右、下、左”顺序读)的宣和通宝,更是突破了常规“直读”(上、下、右、左)的形制,属于北宋铸币中的试铸或小众版式。它诞生于北宋末年的货币体系中,却因战乱、政权更迭而存世极罕,成为记录北宋钱币工艺“最后辉煌”的实物标本。 二、钱币特征:一眼入魂的北宋美学细节 这枚宣和通宝的魅力,藏在每一处细节里: - 书法艺术:行书钱文潇洒飘逸,“宣和通宝”四字笔锋流转如行云流水,完全是徽宗“瘦金体”之外的另一种书法表达,将北宋文人的审美意趣刻进铜质。懂行的藏友一眼便知——这是北宋官方铸币的“书法顶配”,每一笔都是900年前工匠与文人的审美共鸣。 - 铜质与锈色:铜质青白(典型青铜材质),薄锈层次分明。这种北方特殊坑口锈色,是北方气候干燥、土壤碱性的“专属印记”——与南方厚重的绿锈不同,它以“薄锈见骨”的姿态,清晰展现钱币的铜质与形制,是辨别地域坑口和历史沉淀的关键特征。 - 形制与声音:钱体尺寸约24.99mm,厚度1.35mm,属于小平钱中的“标准偏大”形制;轻敲声音发闷,这是古钱币“老生坑”的典型声学特征,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新仿品多声音清亮刺耳)。 三、收藏价值:冷门版式的“价值蓝海” 在宣和通宝的收藏中,直读版式因拍卖纪录亮眼而备受关注(如某直读稀有版曾拍出数十万元),但这枚玄读行书却因存世量极少,成为“无参考价”的潜力孤品: - 版式稀缺性:玄读行书版属于北宋铸币的“非主流试铸”,目前公开收藏记录寥寥无几,堪称“版式孤品”。 - 审美溢价:北宋钱币以“书法美、形制美”著称,这枚钱币将行书艺术与钱币铸造结合到极致,是“艺术收藏”的绝佳标的,尤其受书画、钱币双栖藏家青睐。 - 市场潜力:古钱币收藏正从“热门版式”转向“小众精品”,这类兼具“书法价值+历史价值+稀缺价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