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旅(15) 洛邑古城 洛邑古城,创建于西周初年。隋唐时期,洛阳城池大规模扩建,成为当时人烟稠密、繁华昌盛的大都市,而洛邑古城正是其中一部分重要居住、商业区。现在的洛邑古城是一座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与度假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经整治后于2017年4月开园。10月24日下午游完龙门石窟后,我们来到洛邑古城。 走过牌坊式的洛邑古城门楼,迎面是文峰塔。这座塔始建于北宋,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该塔是四方形砖石塔,塔身九层,高30米。旧时,塔中供奉文昌星和奎星,旨在祈盼洛阳文化昌盛,多出状元,故此塔又被称为“状元塔”。塔后,一片较大的水域,是唐代新潭遗址。相传,武则天时,洛阳通济渠水路异常繁荣,为疏通河道,武则天命人在皇城东城的东南方向,挖了一个大水坑,这就是新潭。原来的新潭,金代后基本荒废,现在的新潭是在原址开挖的。走过横跨新潭的立德桥,便是古城主要街区,房屋鳞次栉比,融合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青石板道路蜿蜒曲折,临街商铺古色古香,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满大街是身着汉服拍照打卡的“公主”和“贵妃”,浓浓的古城古韵。走在窄窄的街巷中,仿佛与盛唐撞个满怀。 因时间关系,河南府文庙、妥灵宫、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古迹未能参观,甚是遗憾。 #洛邑古城#古街古巷 #古建筑之美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
#龙门石窟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大型石刻艺术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 历史沿革: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至隋、唐、宋等朝代,持续营造长达400余年。其中,北魏和唐朝是两个主要的造像高潮期。金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龙门石窟屡遭破坏、盗掘。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与修缮。 - 规模与布局:龙门石窟沿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开凿,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佛塔70多座,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 - 艺术特色:造像风格多样,从北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过渡到唐朝“躯体丰腴,面相圆润”的大唐风范。雕刻技法全面,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多种手法。此外,龙门石窟还是中国石窟寺最大的摩崖古碑林,“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体的代表,“伊阙佛龛之碑”是唐楷书体的典范。 - 代表洞窟:古阳洞是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发愿造像集中地;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开凿的;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武则天为原型建造,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代表。  - 文化价值:龙门石窟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1982年,龙门石窟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公众开放。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