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敩(音校xiào),字师颜,号钝庵,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陈家寨人。是明朝初年的官员,学者型诗人,曾任明初国子监祭酒即最高学府高官。 1. 生平背景 龚敩生于元中后期,活跃于明太祖洪武年间。他早年以才学闻名,精通经史,尤其擅长《春秋》。龚敩在洪武初年通过“举明经儒士”即“荐举制”途径入仕当官,官至国子监祭酒。 明代《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六年(1373年)曾下令:“察举明经儒士,必以德行相兼,有能通《春秋》者尤佳”,龚敩对《春秋》有资深的研究成果被朱元璋录取为官。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职,最终升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立最高学府的校长。 2. 国子监祭酒任上 作为国子监祭酒,龚斅主管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负责培养官僚人才。他注重经学教育,提倡严谨治学,对明代初期的官学体系有一定影响。他为人正直,教学严格,深受学生敬重。 3. 著作与学术 著有《钝庵集》,但此书已散佚,仅部分内容见于后世文献辑录。龚敩在明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他是江右地区的著名诗文作家,与刘崧、危素、甘瑾等人齐名,被称为江右派。龚敩有《鹅湖集》和《经野类钞》等著作。 4. 晚年与评价 龚敩晚年因事被贬过官,具体原因史料记载不详,可能与洪武年间严苛的政治环境有关。 明代学者称他“学问醇正”,但因史料有限,后世对他的详细事迹了解较少。 5. 地方记载 在铅山县地方志(如《广信府志》《铅山县志》)中,龚敩被列为当地名宦,其生平事迹略有提及,但细节不多。 6,龚敩的学术研究 由于明代早期文献保存不全,龚敩的具体事迹散见于零散记载。加之明清两朝的铅山县地方志不重视龚敩的“举明经”学历,不把他列入官宦系列而载入地方志。故龚敩虽官至“国子监司业、祭酒”,类似于今中央党校校长的正部级高官。县志把他列入学者而非官宦系列,说明编撰地方志书者有严重的科举歧视与偏见。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三月,朱元璋命令礼部尚书李原名与国子司业龚敩共同制定官服的标准化设计。不久,又任命龚敩为祭酒。由此可知,龚敩在国子监至少担任了九年的左司业。因为不知道龚敩的逝世时间,我把他“卒于官”1390年减去六十岁。龚敩大约生于元代的“至顺”年间,卒于明代的朱元璋洪武末期。
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02
嘉佳4天前
《诗经·周颂·雝》 《诗经·周颂·雝》是西周时期宗庙祭祀的乐歌,用于祭祀完毕后的撤馔仪式。全诗以庄重肃穆的笔触,赞颂周文王、周武王等先祖的功德,并祈求神灵赐福。以下是对该诗的逐章解析及艺术特色分析: 《诗经·周颂·雝》原文 (据《毛诗正义》)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注释与翻译 雝雝:和谐貌,指诸侯仪容和睦。 肃肃:庄重恭敬貌。 辟公:指诸侯。 穆穆:天子容止端庄。 广牡:硕大的牺牲(祭品)。 肆祀:陈列祭祀。 假哉:美哉、伟大啊。 皇考:对已故父亲的尊称,此处指周文王。 宣哲:明达智慧。 文武维后:兼具文德与武力的君主。 燕及皇天:德泽广被,上达天听。 克昌厥后:能昌盛子孙后代。 眉寿:长寿。 繁祉:多福。 右:通“侑”,劝飨,请神灵享用祭品。 烈考:显赫的先父(周文王)。 文母:有文德的母亲(太姒,文王之妻)。 白话翻译 诸侯们和睦而来,举止庄重肃敬。助祭的是四方诸侯,天子仪态端庄穆静。献上硕大的牺牲,助我完成隆重的祭祀。伟大啊先父文王!保佑孝子安宁。臣贤明而睿智,君文武双全。德泽广被达皇天,福运昌盛后代子孙。赐我长寿无疆,助我福禄绵长。既请先父享用祭品,也请文母一同飨宴。 诗歌结构与主旨 祭祀场景(前四句)描绘诸侯助祭、天子主祭的肃穆场面,突出宗庙祭祀的庄严与秩序。 祭品与祈愿(中八句)通过陈列祭品,赞颂文王功德,并祈求祖先赐予国运昌隆、子孙长寿多福。 双亲合祭(末两句)以“烈考”与“文母”并祭,体现周人对母系德行的尊崇,强调父母同源的血脉传承。 艺术特色 四言体式与重章叠句全诗以四言为主,节奏整齐,符合祭祀乐歌的庄重风格。末章“既右烈考,亦右文母”通过并列结构,强化祭祀的完整性。 赋法直陈,典重肃穆通篇用“赋”直接叙述祭祀过程,无兴喻之笔,凸显《周颂》作为庙堂文学的实用性。 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周王的德行与“皇天”相联系(“燕及皇天”),强调“以德配天”的周代政治伦理。 历史背景 《雝》旧说为周成王祭祀文王所作(《毛诗序》),后世学者或认为是周公摄政时期制礼作乐的产物。诗中“文武维后”可能兼指文王奠基、武王克商的功业,反映了周初对祖先神权的整合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