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自从孩子出生后,我的手机仿佛被悄悄安装了某种感应程序。每次打开抖音,首页必然会出现啼哭不止的新生儿、浑身起红疹的婴儿、从床上摔下来的宝宝。大数据像一位过分热心的育儿专家,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把各种婴儿意外和疾病推到眼前。 凌晨三点,失眠了,孩子最近起热疹,我习惯性地刷开手机——又一个视频跳出来:“注意!这五种婴儿哭声代表不同疾病”。黑暗中我屏住呼吸,把音量调到最小,仔细对照视频里的哭声和想着孩子是否有出现的特征,像极了备考的学生,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可能出错的细节。 这种焦虑慢慢渗入了每个日常瞬间。孩子打个喷嚏,我立刻搜索是不是新生儿肺炎;吐奶稍微频繁些,就担心是胃食管反流;就连他安睡时太过安静,我也会忍不住伸手探探鼻息。妻子说我变得神经质,可那些视频里真实的案例、焦急的父母、插满管子的婴儿,像一根根细针扎在心上。 昨天给孩子洗澡时,他突然大哭。我手忙脚乱地检查水温,确认没有进眼睛,可哭声依旧。那一刻,所有看过的“婴儿洗澡溺水”“水温烫伤”视频在脑中闪回,我的手开始发抖。最后还是妻子过来,轻轻托起孩子的头:“你看,他只是不喜欢这个姿势。” 就在某天下午,孩子突然对我笑了。不是无意识的嘴角抽动,而是真真切切地看着我,眼睛弯成月牙,露出没有牙的牙床。那一刻,所有刷到的“发育迟缓标志”“社交微笑出现时间”都消失了。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透过屏幕观察他,却忘了直接看着他。 我想现在的我,需要先学会相信自己和这个小小的生命。他不需要一个精通各种婴儿急症的父亲,他只需要一个在他哭泣时能稳稳抱住他,在他微笑时能全心回应他的爸爸。 窗外的月光正好,孩子的呼吸均匀。我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焦虑,但至少今夜,我想好好看看这个真实的孩子,而不是手机里千万个“可能的孩子”。#新生儿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8: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3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5
00:00 / 0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