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4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网名12138.11月前
我高中的时候写过一篇以我母亲为原型的文章叫《阿楚姑娘》。我写完的那一刻,就感觉老师应该不会读懂我想表达的隐喻。事后,老师给我反馈“你写的太悲情了。”“还有为什么要用第三人称呢?” 那时候我的笔触稍显偏激和刻薄,我用尽了所有的辞藻去描述人物,我不觉得悲情,那都不足以描述她痛苦的三分之一,我只恨文字的苍白,只言片语就是她飘摇的几十载。 从幼年丧母开始她的噩梦编织成网,父亲再娶、被剥夺的受教育权,没有爱的婚姻,支离破碎的一切。 我尽可能的客观的去剖析她的人生,我用第三人称,我旁观着她的人生,我埋怨她、同情她、厌恶她,又不得不爱她。我和她不一样,她颠沛流离的一生,只有她自己在深渊,她的挣扎、她的痛苦、她的扭曲、她的歇斯底里,我何尝不是一个将她逼上绝境的刽子手。 我们的恨和爱都太过于汹涌,或者说我们都是彼此痛苦的源头。 备考期间,有天晚上我突然意识到她真的老了,她的身体也不太好,可是我能等,她能等吗?我迫切的想要一个好的结果捧在她的面前,让她贫瘠的世界开心一下,可我搞砸了,我给她的难过又加了砝码。 那天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可那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前天她和我说“阿呷,有没有一两百的羽绒服啊?看上了妈妈给你买。”太过具体的数额,太过具体的爱,我哽咽到失语。我在想亲情这种东西怎么会这么容易失落又让人无可奈何的只知道轻易原谅。 我妈说“要早点结婚早点生小孩。”我问“为什么?”她说“趁我还走得动,我帮你和你姐带小孩。”我看着她已经爬上皱纹的脸,我明白她传统的观念不会懂什么是不婚主义,她用剩余的爱包容着我的“天真”想法,给我展露如何榨干她的最后价值。 老天,你知道母爱对她而言是多么的伟大又是多么的残忍吗? 我的自我来的太早,我记得母亲摧毁我的部分,也在幼时就立志也要将她抛弃,可爱将我挽留,我不能后悔那些刺耳的语言,因为伤害我的话语公平的伤害你,我才能不离开你。 罪与爱同歌,爱的另一面是更多的爱。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作者:郭迪欧 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作品名称:《88键的隐喻》 材质:钢琴、电路板、麦克风、投影仪等 #央美毕业展#抖音仲夏毕业季#抖音校园live计划 #2025抖音美院毕业季 作品介绍; 作品灵感来源于我从小学习钢琴的经历,由于被严格的要求遵照乐谱演奏,而我经常会弹错音,所以我的谱子上都是老师全画出来的“错音”,这让我感到学习的过程很压抑,让我觉得音乐是有对与错之分的,所以我萌生出利用钢琴为载体探索人与规则之间关系的创作构思。 我的作品主体是我从2007年开始弹的钢琴,我把它进行了拆解改装,安装了自动演奏的电机,让钢琴自己演奏巴赫平均律第一首的右手旋律,这个旋律是不完整甚至有错音的。影像通过麦克风识别音高来进行切换,每一个音符对应一个影像,影像来源于我搜集到让我感到共鸣联觉的图像,白键是白色为主的图像,黑色是黑色为主的图像,对应到巴赫左手旋律正确的音符播放疗愈的画面,例如自然环境,错音则是让人视觉感到压抑的画面,例如x光、机械化结构、束缚的图像等。通过AI制作成视频,再进行编辑,观众可以自己选择通过创作新的旋律来产生不同的画面,也可以通过画面对人的联觉感受影响其弹奏的音符,作品把选择权利交给观众,体现人与机械、人与音乐规则、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动态关系,这几部分互相影响相互构成。探讨人的行为是否会被既有的规则和逻辑所影响,是否会被视觉画面引导改变演奏行为,我很欣喜地看到观众在互动过程中有的为了触发更多的画面而进行旋律上的拓展,有的专业演奏者会探索如何通过即兴演奏与巴赫的旋律进行互动,完成他们对旋律的理解。展览过程中很多观众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比如有人建议演奏和弦时可以用AI实时生成属于这个和弦的画面,以及拓展更多的乐章来进行系统性的创作。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26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