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2
白塔山的神话传说 在四川省宜宾市,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白塔山。山上矗立着一座白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白塔山上有两座塔,一座白塔,一座黑塔。两位塔神在夜晚会互换帽子,以增进彼此的友谊。一天晚上,白塔与黑塔再次互换帽子,白塔不慎将黑塔的黑帽子掉入了金沙江中。天即将破晓,黑塔无法找回帽子,只能匆忙赶回自己的位置。而白塔也未能取回自己的白帽子,只能戴上黑帽子。从此,白塔山的白塔顶便戴上了一顶黑色的帽子,而黑塔则失去了自己的帽子。 除了这个有趣的传说,白塔山还与一位神话人物有着不解之缘。山上有一处山脉形状酷似“巨型睡佛”,头枕三江(金沙江、岷江、长江的汇合处),脚踏长江,手臂平伸,形象逼真。据说,这位“巨型睡佛”守护着宜宾这片古老的土地,保佑着当地百姓的平安和幸福。 在白塔山上,还有一处被称为“托塔李天王”的神奇山体。他威武刚劲,手托宝塔,仰望苍穹,仿佛守护着白塔山的安宁。而白塔山上那座冲天的白塔,正是“托塔李天王”手中擎着的宝塔。这位神话人物日夜守护着他的老家,也是他儿子哪吒出生地陈塘关(今名南广镇)。 此外,白塔山的“二郎嘴”也流传着一个传说。山体凸露出的一块石,犹如“二郎神”头像,他气宇轩昂,眼神炯炯,守望着全国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园。据说,“二郎神”正在寻觅已变鱼钻入江中的“孙悟空”。 这些神奇的传说为白塔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站在白塔山上,俯瞰着宜宾的美景,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老传说的魅力,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在京城西隅的胡同深处,一座白塔刺破天际,以雪色的静默诉说着七百年的风云变迁。这便是妙应寺白塔,元大都唯一留存的完整遗迹,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 。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因辽塔地宫惊现金光与“至元通宝”铜钱,视此地为祥瑞,遂命尼泊尔天才工匠阿尼哥主持建造。这位27岁的建筑师将尼泊尔的精密工艺、藏地的神秘美学与汉地的雄浑气象熔铸一体,历时八载,一座通高50.9米的覆钵式白塔拔地而起,与大都城并称为“金城玉塔”。塔身刷以象征吉祥的白垩,基座雕24莲瓣承托覆钵,13重相轮直指苍穹,鎏金宝顶在阳光下折射出万道金光,华盖四周36片铜质华鬘随风摇曳,铃音清远如梵唱 。 它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砖石结构历经750年风雨、地震与战火,依然岿然不动;覆钵、须弥座、相轮的比例精准如仪,暗含佛教五行与十三重天界的哲思。塔内封存着佛舍利、佛经与香泥小塔,承载着跨越时空的信仰 。 它是文明对话的见证。阿尼哥的智慧在此凝固,中尼两国的文化基因在此交融。如今,塔前的阿尼哥塑像仍在凝视着往来人群,续写着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篇章 。 它更是历史的证人。明代雷火焚寺唯白塔幸存,清代乾隆帝亲书经咒藏于塔刹,民国年间的手书揭露日军暴行,唐山大地震后的修缮重现国宝真容 。每一道砖缝都刻着岁月的密码,每一片瓦当都聆听过朝代的更迭。 当暮色浸染阜成门大街,白塔在红墙与古树的映衬下愈发圣洁。绕塔七圈,听风铃讲述忽必烈的宏愿;仰望华盖,看月光在宝顶流淌成河。这座“无影白塔”的影子,早已深深嵌入北京城的肌理,成为古都文化最动人的注脚。 #佛教圣地 #妙应寺白塔 #白塔寺 #历史古迹 #真实生活分享计划 @DOU+上热门 @DOU+小助手 @抖音小助手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庆州白塔:契丹遗珍,最美辽塔。千年辽塔的草原回响! #中国古建筑 #古塔 #古代 #内蒙古 #内蒙古美好推荐官 庆州白塔,全称释迦佛舍利塔,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东北查干沐沦河的冲积平原上,是辽代皇家建筑 。  - 基本概况:该塔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的阁楼式佛塔,通高73.27米,始建于辽兴宗重熙十六年(1047年),竣工于重熙十八年(1049年),是辽兴宗为其生母“章圣皇太后”特建。 - 建筑特色:塔身通体以白灰抹面,外观洁白如玉,挺拔秀美。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856面。每层塔檐砖雕斗拱上为木质檐椽,椽头悬挂生铁铸造的风铎,七级塔檐共有风铎2240支。塔上七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这些天王头戴兜鍪,身披盔甲,手持宝剑或利斧,威风凛凛。 - 文化价值:塔体浮雕将儒、佛、道及萨满的宗教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隐隐透出辽代佛教“显密圆通”的特色。1989年维修塔时,从塔刹相轮樘等处发现了按辽代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圣经、雕版印刷佛经及108座木质法舍利塔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进一步彰显了庆州白塔在辽代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史学界、文博界称庆州白塔的浮雕为“辽代塔寺艺术的精华”,是“契丹民族建筑之瑰宝”。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6
00:00 / 09: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3
东北第一高塔辽阳白塔,70.4米!见证2400年古城兴衰! #中国古建筑 #古塔 #古代建筑奇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宁旅游攻略 辽阳白塔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站前街道白塔公园内,始建于辽代中期,具体年代约在辽兴宗至辽道宗时期。此后,金代与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明代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都对其进行过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白塔寺被沙俄军队烧毁,仅存白塔。1963年、1972年和1982年,有关部门对该塔的基座进行了3次维修。1988年1月13日,辽阳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征 辽阳白塔是一座八角十三层实心垂幔式密檐舍利砖塔,高70.4米,基座周长80米,直径25.5米。其主要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顶四部分构成。基座由台基和须弥座组成,台基为八角形石筑,须弥座上有砖雕跑狮、佛龛等。塔身八面有砖雕佛龛,初层塔身高12.7米,每面壁面中间有横格,下部框内有坐佛等雕饰,正南斗拱拱眼壁有明万历年间“流”“光”“碧”“汉”四字匾额。塔檐有十三层,逐层内收,初层塔檐为木制,二层以上由青砖重叠出檐,檐角悬挂风铃,檐间放置铜镜。塔顶由仰莲承覆体、刹杆等组成,刹杆上装饰有火焰、相轮、宝珠。 辽阳白塔千年时间线(约11世纪初-至今) - 辽代(约11世纪初,辽圣宗时期):白塔始建,为辽东京辽阳府的佛教浮屠,是当时辽东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 金代:沿用辽代建筑,未进行大规模修缮,继续作为佛教活动场所,见证金代对辽东的统治。 - 元代(13世纪末-14世纪初):进行首次大规模修缮,塔身结构得到加固,保留了辽金时期的核心形制,同时融入少量元代建筑细节。 - 明代(16世纪中叶):再次修缮,主要修复塔檐、塔刹等易损部位,此时白塔已成为辽阳城区的地理坐标和文化象征。 - 清代(17世纪末-19世纪初):多次小规模维护,重点修补风化的砖石,期间白塔周边逐渐形成民居和商业区域,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 - 1904年:日俄战争辽阳会战期间,白塔周边为战场,塔身被炮弹击中,留下多处弹痕,成为战争的实物见证。 - 1948年:辽沈战役辽阳解放阶段,白塔所在区域为交战区域之一,战后经检查,塔身主体结构未受严重破坏。 - 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组织专业修缮,采用现代技术加固塔身、修复历史痕迹,并划定保护范围,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