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少年志,山海程 四句短诗里,藏着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少年气——“子非宁越,何以夜读”。宁越曾为农,却以十五年昼夜苦读脱胎换骨。这“夜读”二字,读的不只是书,更是不甘平庸的志气。我们总说“时间不够”“基础太差”,可比起宁越的耕读之艰,我们缺的或许不是条件,是灯下伏案的坚持,是“我要更好”的决心。 再看“桑弧蓬矢,志逾千里”。古时男子出生,家人会射桑木弓、蓬草箭,喻示志在四方。这弓箭射向的,是眼前的苟且,是心里的远方。有人二十岁困在“稳定”里不敢迈步,有人三十岁怕“失败”而放弃尝试,可少年志从不是年龄的标签,是“敢闯敢试”的勇气。就像蓬草箭再轻,也敢朝着千里之外出发。 而后“辞亲远游,仗剑去国”。离别从不是轻松的事,可真正的成长,总要走出庇护的港湾。或许是离开家乡去求学,或许是放下熟悉的工作去追梦,这“仗剑”不是真的兵器,是面对未知的底气——是父母教的善良,是书里学的智慧,是自己攒的勇气。每一次告别,都是为了成为更能护人、更能成事的人。 最后一句“沧海难济,破浪有时”,最是动人。生活从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遇挫就退,说“这海太宽,渡不过去”。可“破浪”从不是一蹴而就,是一次又一次调整船帆,是摔倒了再爬起来的韧劲。就像潮起潮落,总有风来的时候;只要不放弃,总有渡过沧海的那天。 这四句诗,从勤学立志,到远行追梦,再到笑对挫折,恰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模样。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少年志,不怕夜读的苦,不惧远游的难,相信破浪的那天——因为心有方向,山海皆可平。 #上热门🔥上热门 #分享 #少年志 #破浪 #坚持自律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