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4天前
“东方魔稻”轰动联合国:历史上的今天。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向中国专家袁隆平颁发了科学奖,以表彰他在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初国际上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说起研究杂交稻的体会,袁隆平曾说,杂交稻不是谁都可以研究的,他总结出必备的四个条件: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他说,知识是基础,其次是要付出辛苦汗水,书本和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灵感,同等的重要,增加思想火花,往往触景生情。机遇宠爱有心人,发现野败(野生雄性不育株)是种机遇。这是偶然也是必然,机遇总是宠幸有心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二十二亿五千万亩水稻,2013年中国的杂交稻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推广的面积有九千多万亩,平均亩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二百六十斤左右。如果世界上有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稻,所增产的粮食按平均每亩增加二百六十斤计算,可以多养活四至五亿人口。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他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袁隆平却没有放在心上,仍然专注于田畴,86岁高龄依然亲自下地做实验,他说:“至于荣誉,我认为它不是炫耀的资本,也不意味着‘到此为止’,那只是一种鼓励,鼓励你向更高的目标攀登。”袁隆平曾谈到了自己的中国梦:“我的梦想很简单,我做过两次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的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也希望我的亩产1000公斤早日实现,实现了以后还有没有更高的目标呢?我希望培养一些年轻人向更高的一千一、一千二公斤来奋斗。这就是我的梦,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我应有的贡献。”他说。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袁隆平生前说过的话,被镌刻在墓碑上。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