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拍摄历史古建筑之四川绵阳《李杜祠》,第396集。 绵阳李杜祠,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东岸的芙蓉溪畔,是一处为纪念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唐代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而修建的独特祠宇。它是目前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将李白和杜甫合祀的祠堂,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 历史渊源与修建背景李杜祠的修建,与唐代一段文坛佳话和清代一位地方官员的文化情怀密切相关。1. 李杜之交: 唐玄宗天宝年间(约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两人曾一同漫游,诗酒唱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千古美谈。虽然他们此后的人生道路迥异,再未重逢,但这段情谊被后世文人无限追思和景仰。 2. 杜甫在绵州: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辗转来到绵州(即今天的绵阳)。当时,他的好友李白正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杜甫在绵州居住期间,写下了多首深切怀念李白的诗篇,如《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感情真挚,感人肺腑。杜甫在绵州的足迹,为后世在此修建合祀祠宇提供了历史依据。 3. 清代修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绵州籍的进士吴朝品(字祥霖)因钦佩李杜的才华与友谊,并感念杜甫在绵州对李白的深切思念,遂自筹资金,在相传为杜甫当年在绵州寓所旧址的芙蓉溪畔,主持修建了这座李杜祠。吴朝品在《创建李杜祠记》中明确表达了其初衷:“祀李杜者,重其文也”,旨在推崇二人的文学成就和高尚品格。 二、 建筑特色与格局,李杜祠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川西民居风格建筑,古朴典雅,与环境融为一体。 核心建筑 - 享堂: 这是祠内的主体建筑,原名“拔仙堂”,堂内原本供奉着李白和杜甫的塑像(或牌位),供后人瞻仰祭拜。独特之处 - 仙圣同龛: 李杜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李杜同祀”。 三、 历史变迁与保护· 民国时期: 李杜祠曾一度被用作学校校舍。 新中国成立后: 祠宇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1986年,被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升格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 文化价值与意义, 独一无二的纪念地: 是中国唯一的李杜合祀祠。重要的文化遗产: 它承载着绵阳(古绵州)深厚的历史文脉,是这座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绵阳李杜祠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它凝聚了一段伟大的文学友谊,体现了后世文人对先贤的无限敬仰。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