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关帝庙会的根,其实扎在关公的 “祭日” 里。早在明朝天顺三年(1460 年),土山关帝庙刚建好那会儿,镇上的乡亲、来做生意的各地商家,就自发来给关老爷上香祭拜 —— 这香火一燃就没断过,慢慢成了老辈人传下来的习俗。 到了清朝雍正三年(1725 年),关帝庙重修了。可那会儿农历五月十三总赶上暑热多雨,祭拜起来不方便,当地的绅士、名流和商家一商量,就把集体祭日改到了农历九月十三。再往后到光绪二十三年(1906 年),这一天从公祭日正式变成了热热闹闹的庙会日。 民国时候更热闹,邳州四大古镇的庙会挨个开,土山关帝庙会的名气也跟着越来越大,影响力一路扩到全国,连关里关外都知道这儿。你想啊,关帝既是保家卫国的武帅,又是护佑生计的财神,打古代就受老百姓敬重,土山关帝庙自然成了众人尊崇的圣地 —— 大家拜的,就是关公身上那股精武、仁义、忠勇的劲儿。 再说说庙会的仪式,那讲究可不少:祭品先摆得整整齐齐,接着鞭炮一响、礼乐一奏,主祭人带头焚香、献酒;然后单位代表、普通老百姓挨个给关帝献鲜花,礼毕之后,主祭人高声读祭文,参祭的人再依次磕头祭拜。 等民祭的乡亲们都上完香、磕完头,庙里头西楼的文娱演出就开锣了,边上的商贸摊也热热闹闹摆起来,吃的玩的用的都有。 你看这庙会的变化多有意思:最早是老百姓自发的个人祭拜,慢慢变成有组织的大规模团体活动,后来还融进了商贸交流、游玩娱乐,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土山关帝庙不只是个祭拜地,里头藏着古建筑文化,裹着庙会文化,算下来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就凭着这份精神吸引力,再加上商贸的热闹劲儿,全国各地的祭拜者、商家都往这儿来,它也成了当地集镇经济的 “助推器”,实实在在带火了一方繁荣。 我是视频博主赵海东,要是你喜欢这些老庙会的故事,就给我点个关注 —— 下次出新作品,你一刷就能着。咱常说 “点点关注不迷路,开启缘分第一步”,你们的每一个点赞、每一条评论,都是我接着挖这些好故事、拍好内容的动力!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5
土山,自古至今,热闹非凡;文明遐迩,忠义仁智。 邳州土山镇位于邳州市城区南十五公里,其闻名于世源于《三国演义》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记载的“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却是那诈降兵卒偷开城门,曹操自提大军杀入城中,只教举火以惑关公之心。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由此引出一段关公屯土山“约三事”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经典故事。 “土山约三事”虽然只见于演义,但此情景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让土山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据史料记载,土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天顺三年(1460),自从建成之后,历经500余年风雨而未曾变迁。土山关帝庙依山而建,气势宏大、古朴庄严,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通过民居建筑和官式建筑相结合,采用筒瓦屋面和龙吻吞脊形式,使建筑气势非凡,别具一格。 据考证,土山周边原来是沼泽地,明清期间,黄河故道流经邳州300多年之久,1855年以后黄河才改道北上,期间土山镇全境成为黄泛沙淤积平原。明初起土山开始有居民居住,一些姓氏如王、冯、刘、朱、李、芮、周、姬、姚、柳、涂、曹、梁、韩主要来自于山西,沈、吴、杨、陈、程、娄、蒋、樊、瞿等姓氏来自于山东、河北、安徽等地,主要集中在明、清期间。#徐州赵海东 #徐州慧网 #邳州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