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暮寅5月前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围绕登山所见之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为你详细解读: 原文及注释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兰山:一作“万山”。万山,一名汉皋山,在湖北襄阳西。 隐者:指张五。 灭:消失。 荠(jì):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林的细小。 洲:水中的陆地。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像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此诗是孟浩然写给好友张子容的。张五即张子容,他与孟浩然是同乡兼好友。二人曾一同隐居鹿门山,后张子容赴洛阳应举,孟浩然写此诗寄给他,以表思念之情。 诗歌赏析 开篇点题,表超脱之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化用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意,点明登山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借“隐者自怡悦”表明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闲适、恬淡的基调。 借景抒情,抒思念之愁:“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诗人为了眺望友人,试着登上高山,然而心情却随着大雁的远去而消逝。“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薄暮时分,夕阳西下,容易引发人的愁绪;而清爽的秋日又激发了诗人的兴致。这两句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描绘秋景,展田园之美:“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诗人将目光从天空转向大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田园图。时不时的能看到回家的村民,在沙滩上行走,在渡口歇息。远处的树木像荠菜一样细小,江边的沙洲如同弯月。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实,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直抒胸臆,表相聚之盼:“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诗人在结尾处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友人在重阳节时带着酒前来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