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分几个阶段?焦虑的全过程与调节方法 初始阶段:焦虑酝酿期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高压生活、天灾人祸、原生家庭创伤等,导致身心长期被侵蚀。 表现:身心处于崩溃边缘,出现担心、内耗、灾难化思维,性格敏感多疑,伴随胸闷气喘、心跳加快、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手脚发麻发抖等身体症状;常担心患病,频繁就医却查不出问题,多误以为是疲劳或性格问题。 爆发阶段:惊恐发作期 可能是一次熬夜、一杯咖啡 / 奶茶,或一件令人恐惧的大事,就惊恐了 身体发出强烈信号(心跳骤快、晕厥、肢体麻木),引发极度恐惧,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惊恐爆发; 就医检查多正常,仅可能有轻微心律不齐。轻度 / 中度惊恐后易被淡忘,人会继续保持不良状态,焦虑持续酝酿; 重度惊恐会在后续几天反复出现,身体症状加重(胸闷气短、食欲不振、睡眠惊醒),且进入敏感期,易受刺激再次爆发,进而掉入焦虑漩涡。 迷茫阶段:问题固化与走弯路期 开始主动搜索原因,却出现两大问题 一是将搜到的疾病往自己身上套,加剧恐惧,二是被大量理论(如 “恶性循环”“顺其自然”)和调整方法误导,因痛苦时的脆弱,会将这些观点当作 “救命稻草”,形成错误认知,走上弯路。 这个时候,也很容易被心灵鸡汤影响,短暂提振后误以为已好转,发现无效后又归咎于 “时间不够”,进而执着寻找 “完美解决方法”,耽误时间;情绪逐渐抑郁,依赖 “他人走出焦虑的经历” 获取安慰,却无实际行动。 巨人阶段:症状加重与错误选择期 陷入 “地狱”,但仍抱有 “找到完美理论或速效方法” 的侥幸心理,倾向选择简单心理自救,却因仅接触理论和鸡汤,未获实际调整方法,效果不佳。 因错误理论,给自己贴上 性格缺陷、心理有问题的标签,自我否定。很多人会因 “豁出去就能好” 等观点,不知不觉选择 “放弃”,导致焦虑、惊恐持续加重且反复。 重度阶段 对死亡的恐惧极度逼真,哪怕心脏有轻微异常,也会觉得 “要完蛋”,随时随地陷入恶性循环引发的极端恐惧;极度敏感脆弱,救护车声音、数字 “4” 等与 “死亡” 相关的事物,都可能触发惊恐发作;无法出门、无法工作 重生阶段:焦虑缓解后的积极转变期 会感谢焦虑,因它让你看清、看轻事物,明白健康活着、平淡生活才是最大幸福,不再执着于大富大贵;欲望降低,生活易满足,幸福感大幅提升。 如果你被焦虑困扰,那么可以和我交流,祝大家早日恢复。走出来的具体的方法,我也可以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焦虑症
00:00 / 16: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4
#心理学 #毛坦厂中学 #毛坦厂邵妈妈全托 #高三家长必看 #托管 当孩子面临高三学习压力大而焦虑时,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处理: 给予情感支持 积极倾听: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倾诉,耐心听孩子讲出内心的烦恼和压力,不打断、不急于评判,用眼神、点头等方式表示在认真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表达理解与关心:告诉孩子理解他的压力,表达对他的关心和爱,如“我知道高三很辛苦,你压力大很正常,有什么烦恼都可以和我说,妈妈/爸爸会一直支持你”。 提供实际帮助 优化学习环境:保持孩子学习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光线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协助制定计划:和孩子一起根据课程表、考试安排等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学习任务过度紧凑或混乱,让孩子学习更有条理。 引导放松身心 鼓励运动锻炼:督促孩子每天进行适量运动,如晨跑、夜跑,周末一起打羽毛球等,运动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缓解焦虑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听音乐、画画、阅读等,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放松的途径,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 调整自身心态 避免传递焦虑:家长要保持冷静和乐观,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焦虑,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影响孩子。 树立正确观念:让孩子明白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无论结果如何,家长都会接受和爱他,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 关注心理状况 观察情绪变化:密切留意孩子的情绪波动、行为变化,如发现孩子长时间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及时与孩子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适时进行疏导: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家长要及时疏导,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压力,如“压力大说明你重视高考,这是好事,但我们要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