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用的9种黄色染料 黄色是最醒目温暖的颜色,在我国历史上也曾具有特殊含义,我国传统植物染料中能染黄色的也是最多的,其中最典型的有九种: 1. 栀子:最常用的直接性黄色染料。色泽明亮鲜艳,从明快的鹅黄色到饱满的赤黄色均可染得,色谱广泛。 2. 槐米:国槐的花蕾。通过媒染可得到非常柔和的黄色,色泽鲜亮,尤其是用锡媒染剂可得非常娇嫩的淡黄色。 3. 姜黄:其根茎所含色素可直接上染,得到一种浓郁且带橙调的深金黄色,色彩温暖,但日晒牢度较差。 4. 黄檗:芸香科植物树皮。染出的黄色微带绿光,具有荧光效果,色泽清冷高雅。古代也用于染纸以防虫。 5. 柘木:心材为黄色,能染出高贵华丽的“柘黄”。此色在唐代被视为尊贵的服色,是帝袍的专用色之一,色泽沉稳。 6. 荩草:一种古老染料,含有木犀草素。通过不同媒染剂可得丰富黄色,如锡媒染得艳黄,铜媒染得黄绿。 7. 地黄:其根部可染出柔和的中黄色至土黄色,色彩含蓄而质朴,充满自然气息。 8. 石榴皮:石榴的果皮。富含鞣质,能染出沉稳的土黄色、卡其色,是一种优良的天然灰色调染料。 9. 黄栌:著名的“帝王黄”。其木材在热水浸泡后呈黄色,常用于染制御用龙袍,所得黄色色调饱和、雍容华贵。其木煎水而成的“黄栌汤”是染黄的重要染料。 这些植物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而细腻的黄色色谱,从娇嫩到沉稳,从明亮到古朴,尽显自然造化的智慧与美感。#植物染 #科普知识 #草木染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7: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买青花瓷器之前这四个词是要了解的:分水、吃胎、锡斑、淡描 🌸分水 这是青花瓷绘制中的一种技法。中国画里面也叫做墨分五色,用墨水通过浓淡变化,能画出5种不同的颜色,青花的分水也是这么回事,工匠在泥坯上去绘制青花的时候,通过不同浓度的青花料水,在瓷器上渲染出层次丰富的图案,能让青花的色泽更加灵动自然,仿佛一幅水墨画在瓷器上徐徐展开。 🌟吃胎 当青花料与瓷胎完美融合,就会出现吃胎现象。吃胎是明代青花瓷的一种独特现象。在明代,由于使用苏麻离青这种高铁低锰的原料,使得铁元素在烧制过程中有时会渗入瓷胎内部。这种现象赋予了明代青花瓷独特的古朴质感和艺术魅力。 💫铁锈斑 铁锈斑,也被称为锡斑,是明代瓷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明代瓷器使用的苏麻离青等原料中含有铁元素,在烧制过程中,铁元素通过吃胎的方式渗入瓷胎,有时会在瓷器表面呈现出一种类似锡光的铁锈光。 这种铁锈斑给明代瓷器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出现并非完全可控,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使得每一件带有铁锈斑的瓷器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美感。很多人喜爱这种效果,也是因为它展现了明代制瓷工艺的特色和历史韵味。 🌼淡描 淡描是一种类似于国画里白描的勾线法。在青花瓷制作中,淡描主要通过用极淡的青花料,轻轻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它注重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传达出物体的质感、动态和神韵。 💕了解这四个名词,能让你在挑选青花瓷器时更加得心应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件珍宝哦。😉 #创作灵感 #召唤茶友 #青花瓷 #景德镇瓷器 #传统文化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