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2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5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某网红“一个电话就让你进去”的背后》 文/图:云释瓦西里 “你信不信?我一个电话就能让你进去。”某网红与商家争执时的嚣张言论,近日在社交平台掀起轩然大波。这句充满威胁意味的话语,像一面棱镜,折射出网红群体中潜藏的特权幻觉,更揭开了流量时代下的行业积弊。 类似的场景并非孤例。曾有网红因航班延误,亮出280万粉丝的身份要求特殊照顾,威胁让工作人员下岗失业 ;300多万粉丝的博主试图骑摩托车闯高速被拦后,反而发视频“维权”索赔,无视禁摩路标这一基本规则 。这些行为与“一个电话就让你进去”的叫嚣如出一辙,本质都是试图用粉丝量兑换法外特权。在这些网红眼中,百万量级的粉丝不是社会责任的背书,而是可以随意挥舞的“特权令牌”。 这种特权幻觉的滋生,有着复杂的现实土壤。从行业内部看,粉丝数量直接与商业价值挂钩,MCN机构的专业运营放大了网红的影响力,却常常忽视道德与法律培训 。当流量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部分网红逐渐迷失在粉丝的追捧中,将公众关注度异化为凌驾规则的资本。从外部环境看,少数粉丝对网红的盲目追捧、平台对违规行为的监管滞后,共同构成了特权歪风的“温床”。就像有些美食博主打着探店旗号吃霸王餐,本质都是利用影响力进行隐性胁迫,却总能凭借流量优势轻易脱身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特权诉求早已越过道德边界,甚至触碰法律红线。法律明确规定,维权需以合法方式进行,威胁、恐吓等行为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若泄露隐私或诽谤他人,还可能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一个电话就让你进去”的言论,不仅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更是对司法公正的公然挑衅。此前某网红徒弟因约架致人死亡的案例,早已用惨痛教训证明,无视规则的“江湖气”终将付出代价 。 幸运的是,特权幻觉终究抵不过规则的坚硬。航班延误事件中的航空公司明确表示对所有乘客一视同仁,闯高速的网红维权视频下满是网友的质疑斥责,那些试图靠威胁牟利的网红最终难逃平台处罚与法律追责。这恰说明,在法治社会里,没有任何人能凭借流量享有特殊待遇。 网红的影响力源于公众信任,本应成为传递文明的纽带而非恃强凌弱的工具。当“一个电话就让你进去”的嚣张言论消散,留下的应是行业的深刻反思:唯有筑牢法律底线、压实平台责任、明晰职业规范,才能让网红经济摆脱特权魅影,回归健康发展的正轨。毕竟,真正的影响力从来不是威胁他人的底气,而是坚守规则的自觉。 #小品文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