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2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4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5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6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中國郎紅 #中国瓷器 #器物之美 #鉴赏 #单色釉 #陶瓷 中国人对红色的推崇和热爱,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对火与血的崇拜和恐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对商王的权威发出了最终的挑战,商纣王见大势已去,身披天智玉琰,自焚于鹿台,自此人王时代终结。商朝五德属金,火克金,故周德属火,自此后有周800年,天子服裳均以大红为尊。 当人类发明陶瓷施釉着色技法以后,便执着于将正红色施于瓷器表面,但这一理想,无论是唐宋的钧红釉还是元代釉里红,都没能稳定的实现。今天我们知道,所有的高温红釉都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1300度的窑火里,用还原焰烧成着色。高温下的铜离子异常活跃,着色温度区间只有十几度,且对窑内气氛极其敏感,所以成瓷率极低。自永宣之治之后200多年间,因为社会动荡,民生凋弊,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们,再没能成规模的烧制出高温红釉瓷器,直到康熙年间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现状,他就是时任江西巡抚兼督陶官的郎廷极。郎廷极在复烧永宣祭红釉的过程中,创烧出了一种发色较祭红釉更富有变化,红色也更为饱满的红釉瓷器,后人称之为郎红。这是中国几千年陶瓷史中,唯一以姓氏冠名的瓷器。和祭红相比,郎红釉的流动性更强,在瓷器下部由于釉水的流动堆积,会形成由浅到深的色彩变化,同时由于更高的烧成温度,郎红瓷器的玻化感更强,在强光下,有着耀眼的宝石光芒。 这三件郎红瓷瓶,均采用了传统的釉料配方,瓶口白色如灯草雪山,那是釉水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垂流后露出的瓷胎本色,瓶身发色如牛之鲜血,艳丽夺目,烧造过程中釉水的流动,不仅使瓶身的色彩有了浓淡的变化,还让其产生了类似牛毛的纹路肌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象和瓶子放在一起,寓意太平有象,这体现了中国人从古至今,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也是制瓷匠人用泥巴与火,给你我、给世界送上的最美好祝福!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致敬红色家风传承者——亲爱的姑姑 #传递正能量 写下这些文字时,心中满是崇敬与感念。1924年,您在时代的晨曦中降生,成长于风雨欲来的岁月;15岁那年,在我爷爷的引领下,您怀揣着对家国的赤诚,毅然踏上革命道路,接过妇救会主任的重任,将青春热血倾注于民族救亡的事业。也是在1939年这意义非凡的一年,你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个人理想与党的使命牢牢绑定,用一生践行初心。 父亲的引领是点亮你革命之路的明灯,而您自身的坚定与勇毅,更让这条道路走得格外铿锵。身为妇救会主任,你或许曾顶着风雨走村串户,动员妇女同胞觉醒力量;或许曾默默筹措物资、传递消息,在后方为前线筑牢支撑;或许曾用温暖与果敢,化解群众的疑虑,凝聚起同心抗敌的磅礴力量。在那个山河飘摇的年代,您既是父亲革命信念的继承者,更是无数妇女同胞的带头人,在硝烟中绽放出独有的巾帼光芒。 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转,你亲历了国家从危难到安宁、从贫弱到富强的伟大跨越,也见证了党的百年征程与辉煌成就。你身上不仅有革命前辈的无畏风骨,更有红色家风的温暖传承,您用一生的坚守,为后辈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标杆。我们会永远铭记您的的革命故事,传承这份跨越时代的信仰与担当,在人生路上笃定前行。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