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什么是三农?“三农”是农业、农村、农民的简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核心要素,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农业:指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还支撑着工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其现代化水平(如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产业竞争力。农业问题既包括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产业升级,也包括创新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 农村:是农业生产的地域载体和农民生活的聚居地,承载着乡村文明、生态环境和社会功能。农村的发展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通信)、公共服务保障(如教育、医疗、文化)、人居环境改善等,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农村问题既包括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也包括传承乡土文化、守护生态本底,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 -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农村社会的核心,其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农民问题既包括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增收致富,也包括提升其技能素质、拓宽发展空间,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破解“三农”难题,是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核心密钥,是打通城乡协调发展梗阻的关键抓手,更是筑牢国家发展根基的固本之策。这道贯穿现代化全程的必答题,始终系着亿万人民的期盼,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作答的长期命题。 #三农#三农问题#科普#热门@DOU+小助手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3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1
阿伟5天前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有: 1. 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秦末反秦序幕,加速秦朝灭亡。 2. 绿林赤眉起义(西汉末年,公元17年—27年)。由绿林军(王匡、王凤)和赤眉军(樊崇)领导,推翻王莽政权,为东汉建立奠定基础。 3.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184年)。张角以太平道组织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失败但动摇东汉统治,引发三国割据。 4. 隋末农民起义(611年—624年)。以瓦岗军(翟让、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为主力,推翻隋朝,推动唐朝建立。 5. 黄巢起义(878年—884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攻占长安,虽败但加速唐朝崩溃,开启五代十国。 6. 方腊起义(北宋末年,1120年—1121年)。因“花石纲”暴政爆发,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起义,反映北宋社会矛盾。 7. 元末红巾军起义(1351年—1368年)。韩山童、刘福通、朱元璋等领导,推翻元朝,朱元璋建立明朝。 8. 明末农民起义(1628年—1644年)。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最终失败。 9. 太平天国运动(清末,1851年—1864年)。洪秀全领导,提出“有田同耕”的平均思想,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动摇清朝统治根基。 这些起义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3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4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8: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