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第四十篇 《终记解》 孔子蚤晨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而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喆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吾将安杖;喆人其萎,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歎而言曰:「赐,汝来何迟.予畴昔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即与宾主夹之,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兴,则天下其孰能宗余,余逮将死.」遂寝病,七日而终,时年七十二矣.哀公诔曰:「昊天不弔,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于乎哀哉!尼父无自律.」子贡曰:「公其不没于鲁乎?夫子有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君两失之矣.』」既卒,门人所以服夫子者,子贡曰:「昔夫子之丧颜回也,若丧其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今请丧夫子如丧父而无服.」于是弟子皆弔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则由绖.子夏曰:「入宜绖可居,出则不绖.」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尊虽绖,而出可也.」孔子之丧,公西掌殡葬焉,唅以疏米三贝,袭衣十有一称,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珮象环,径五寸而綨组绶,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饬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兼用三王礼,所以尊师且备古也,葬于鲁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焉.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之礼.既葬,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贡谓之曰:「吾亦人之葬,圣人非圣人之葬,人子奚观焉.昔夫子言曰:『见吾封若夏屋者,见若斧矣,从若斧者也,马{髟葛},封之谓也.』今徒一日三斩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观乎哉?」二三子三年丧毕,或留或去,惟子贡庐于墓六年.自后群弟子及鲁人处于墓如家者百有余家,因名其居曰孔里焉.#文脉里的中国 #文脉里的中国 #孔子 #儒家思想 #文言文翻译
00:00 / 0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圣贤教育 #创作者中心 #第五章《论语》故事。第二十八节:泰山其颓。孔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究竟留下了怎样的遗言?为何他的离世让整个鲁国沉浸在悲痛之中? 鲁哀公十六年春天,曲阜的大街小巷春意盎然,然而孔子的家中却笼罩着一层不祥的阴霾。清晨,孔子拖着疲惫的身体,缓缓走到门前,低声吟唱:“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这歌声穿越了时空,带着无尽的沧桑与无奈。正在忙碌的子贡听到歌声,心中一震,他听出了老师歌声中的绝望与悲凉。急忙走进屋内,发现孔子坐在床边,目光呆滞,疲惫不堪。孔子告诉子贡,自己昨晚梦见坐在两楹之间,接受祭奠,感觉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子贡泪流满面,恳求老师不要离开,因为孔子的教诲如明灯,思想如泰山,他们需要老师的指引,天下也需要孔子的智慧。然而孔子却轻轻摇头,说生死有命,自己已经问心无愧,只希望弟子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仁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孔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弟子们日夜守护在他身边,七天后,孔子安详离世。他的离去,如同巨星陨落,让整个鲁国陷入悲痛。但他的思想和学说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他的《论语》成为了儒家经典,影响了无数中国人。 孔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快来评论区分享你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吧!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2
维乙巳年八月廿五日,祖母飞鹤升天,孙 康谨以清酌时馐,致祭于先祖母灵前: 呜呼!朔风摧木,寒云蔽辰。泰山其颓,梁木其坏。祖母溘然弃养,音容遽杳,哀哀孙心,悲恸难胜。 忆昔祖母,庚辰降世(1940),逢国步艰难。总角失怙,弱龄持家,奉亲抚幼,早谙辛劳。及归我祖,荆钗布裙,昼耕夜织,暑耘寒纺。生育四子,呕心沥血。饥岁啜糠,荒年啮菜,十指皴裂,双鬓星霜。灯火欲残,犹为补儿衣。其德若兰,其行如松。闾里称贤,族党饮誉。 暮岁适逢盛世,本宜含饴享安。然仍晨炊夙兴,洒扫庭除。每见孙归,笑纹如菊,出藏果糕饼,摩顶喃喃:“出门则饱暖自适,入室则揖让如春。与同僚共事,和衷相济;偕友朋游处,信义互彰。”。今则空堂寂寂,旧榻尘生,橱中蜜饯犹存,庭前手植已茂,而呼唤无应矣! 祖母之仁,春煦秋肃;祖母之爱,山高水长。八六春秋(1940-2025),历经烽火离乱,见证沧海桑田。自青丝至鹤发,由朱颜成衰鬓,始终温良克己,仁厚待人。今孙辈或立庠序,或效社稷,皆蒙慈训。奈何树静风急,子养亲逝,此恨绵绵! 残冬肃杀,灵幡飘摇。馔冷樽寒,泣血涟涟。谨陈芜词,酹酒三觞。伏惟尚飨! 孙 康泣血顿首#沉痛哀悼 #一路走好 #祭奠 #愿天堂没有痛苦 #愿众生平安吉祥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9: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成长 #成长 #成长 #成长励志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