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5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1000首古诗分享第2⃣️0⃣️1⃣️首:《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曾因刚直敢言被贬为睦州司马,途经长沙贾谊故居时,触景生情写下此诗。贾谊是西汉名臣,因才华出众遭谗被贬长沙,而刘长卿自身的贬谪经历与贾谊相似,遂借凭吊古迹,抒发怀才不遇、身世飘零的感慨,同时暗含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赏析:“三年谪宦”点明贾谊被贬时长,“栖迟”写其失意困顿;“万古”“楚客悲”则将个人悲愁延伸至历史维度,暗示被贬者的命运如同贾谊般可悲,奠定全诗悲凉基调。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赏析:借“秋草”“寒林”“日斜”等萧瑟意象,描绘贾谊故居的荒凉景象。“独寻”“空见”既写诗人寻访无着的怅然,也以景物的空寂烘托贾谊的孤独,情景交融中见沧桑之感。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 赏析: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所受恩遇之薄,暗讽朝廷对贤才的冷漠;“湘水无情”则借贾谊作《吊屈原赋》的典故,感叹其深情无人知晓,实则隐喻自身被贬的无奈与悲愤。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赏析:“寂寂江山”“摇落”呼应首联的悲凉,以“怜君”双关贾谊与自己——既同情贾谊被贬天涯,也哀叹自身漂泊至此,将个人命运与历史人物相联结,情感沉郁而悠远。 全诗以贾谊自比,在怀古中伤今,语言含蓄凝练,通过景物描写与典故运用,将贬谪之痛、身世之叹融入对历史的凭吊中,成为唐诗中借古抒怀的经典之作。 #唯美诗词 #长沙过贾谊宅 #每天一首古诗词 #跟着抖音学古诗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3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1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5
00:00 / 06: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5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天下第一狂生贾谊,虽遇明君,却经历曲折 年少得志,但始终未能得到汉文帝的重用,33岁抑郁而亡 《滕王阁序》中,王勃用一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写出了天才被弃用的千古遗憾。存在即合理,贾谊的壮志难酬,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必然呢? 有感于贾谊的人生不幸,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曾赋诗《贾生》曰: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在众多咏叹诗作中,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贾谊》堪称眼光独到: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北宋改革家兼诗人王安石则赞同班固的见解,并赋诗一首说明自己的看法: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在王安石看来,一个人的遇不遇,不在于其官职大小,而在其言能否为君王采用:其言能被采用,则可谓受知遇之恩;如果其言尽废,那么即使位至公卿也难以言知遇。 司马迁将贾谊和屈原并列一传,但贾谊与屈原毕竟不同。屈原所面对的是乱世,是无道昏君楚怀王,而贾谊所置身其中的则是治世,是历史上难得一觅的有道明君汉文帝。饶是如此,贾谊究竟是遇还是不遇的问题,方才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引发人们的慨叹。“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唐代诗人刘长卿也在《长沙过贾谊宅》中,道出了贾谊躬逢治世躬逢明主而不遇的无尽惆怅: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西汉英才贾谊,只活了33岁,但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贾谊:才调绝伦器量小,愧疚哀伤付一生 洛阳才子”说贾谊:才高终自弃 千古叹贾生#贾谊过秦论 #贾谊#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人生是一场修行 #书中自有黄金屋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