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黄鹤楼》 🇨🇳文化剪影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现在的黄鹤楼飞檐5层,通高51.4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诗人画像、楹联、诗词等。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其文化意义使其成为武汉市的标志。 ⭐️黄鹤楼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因为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几百年过去了,黄鹤楼的军事功能逐渐被遗忘,而成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武汉风光尽收眼底。 至唐朝,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蜚声中外吸引了很多游客。其中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更是妇孺皆知。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黄鹤楼几经破坏,又几经修复。1884年 ,彻底毁于大火,直到1981年才重建。黄鹤楼的形制各朝皆不相同。现在的黄鹤楼以清朝的设计为蓝本,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任何方位来看,楼的外形不变。楼顶饰以黄色琉璃瓦,黄色重檐飞角,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关于黄鹤楼有很多传说。根据最流行的版本,黄鹤楼原为少妇辛氏开设的一家酒肆,一道土为了感谢她干杯之恩,临行前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让它来起舞助兴,招徕食客。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十年后道士复来,取笛吹奏,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次奇遇和这位仙翁,便在其出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一楼的主题是神话传说。 大厅的正西墙壁,是一幅九米长六米宽的巨大陶瓷壁画,表现“白云黄鹤”及天堂的景象。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画像,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楼外有诗碑廊、黄鹤归来铜雕和搁笔亭等建筑。 📌微型黄鹤楼 ⭐️据新浪网报道,辽宁市民刘天贵耗时9年零3个月,用10万个构件手工造出一座"微型黄鹤楼”。 #文脉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建筑#黄鹤楼#英语@DOU+小助手 @文旅中国 @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抖音创作小助手 @在抖音学习
00:00 / 06: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一诗倾楼,千载愁空》 ——醉美黄鹤楼,墨香浸透的时光绝唱 烟波江上,白云千载。当崔颢挥笔写下《黄鹤楼》的瞬间,盛唐的天空便多了一颗不灭的星辰。这首诗如一枚玲珑的玉印,将时光与山河一同钤在历史的卷轴上,成就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不朽传奇。 你听,那平仄间流淌的何止是韵律?仙人乘鹤的缥缈传说,在“昔人已乘黄鹤去”的起笔中化作永恒意象。黄鹤楼从此不只是砖石土木,而是承载着华夏文人精神原乡的飞檐。李白掷笔的叹息,恰如最璀璨的星辰向另一颗星辰致意,让这诗篇镀上传奇的辉光。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工整对仗勾勒出时空交错的画卷。远眺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近观鹦鹉洲芳草茂盛,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在此完美交融。而最后笔锋陡转,“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叩问,让个人乡愁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漂泊之思。那江上烟波,荡漾的已是千年不散的惆怅。 崔颢其人虽被史书贴上“有文无行”的标签,但艺术终将超越创作者本身的局限。正如黄鹤楼历经战火屡毁屡建,这首诗也在岁月长河中不断被重新诠释,成为中华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密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杰作,能在道德评判之外,以纯粹的美学力量获得永生。 此刻,当我们再次吟诵这七律,仿佛看见墨迹未干的诗卷在时空中舒展。每一个字都是通往盛唐的密道,每一次诵读都是与古人灵魂的共振。这或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它让一座楼阁成为永恒的精神坐标,让一首诗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