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之书》是英国作家吉卜林的代表作品,主要讲述了在印度的丛林里,一个人类婴儿在老虎谢尔可汗的攻击中与父母失散。他被狼群收养,成为狼孩毛格利,棕熊巴鲁教他丛林法律,黑豹巴赫拉与狼群的兄弟们伴他成长。长大的毛格利学会了各种动物的语言以及生存的本领,面对虎视眈眈的谢尔可汗,毛格利展开了他的复仇计划。除了毛格利的故事之外,还有勇敢的白海豹寻找传说中的岛屿的故事,英勇的獴打败眼镜蛇守护家园的故事等等。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丛林中的生态世界和动物们的生存法则。通过狼孩毛格利的故事,展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以及个体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作品中也探讨了关于生命、自由、友情和成长等主题,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毛格利的故事中,他通过与丛林中的动物们交流和学习,逐渐掌握了各种生存技能和丛林法则。他与动物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并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然而,随着毛格利逐渐长大,谢尔可汗开始对他产生了威胁。为了保护自己和朋友们,毛格利决定展开复仇计划。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谢尔可汗。 除了毛格利的故事之外,《丛林之书》还通过其他动物的故事,展现了丛林中的生态平衡和生存法则。例如,白海豹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岛屿,经历了种种冒险和挑战;英勇的獴为了守护家园,勇敢地与眼镜蛇展开搏斗。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动物们的勇气和智慧,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丛林之书》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生命的真谛。这部作品不仅让读者领略了丛林的神秘和美丽,更让他们思考人类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和责任。同时,《丛林之书》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成长故事,它让读者在感受毛格利等角色成长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豆瓣8.7!这本诺奖书重塑我的世界观 恰逢202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际,重温英国作家吉卜林1907年的获奖作品《老虎!老虎!》,仿佛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学对话。这部收录了19篇中短篇小说的杰作,以“丛林故事”为核心,展现了诺奖作品超越时代的魅力。 狼孩莫格里的故事,是这部小说集最动人的篇章。一个被狼群抚养长大的人类孩子,在丛林法则与人类文明之间徘徊。当莫格里被狼群驱逐重返人类村庄,却发现自己既不属于丛林,也难以融入人类社会。吉卜林借莫格里之口发出质问:“丛林里的生灵遵守律法……而你们人类,却只会在嘴上谈论律法。” 吉卜林的叙事天才在于将动物世界转化为人类社会的隐喻。黑豹巴希拉、老虎谢尔汗、棕熊巴卢等动物角色,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力量和道德观念。丛林法则那朴素而森严的秩序,与人类社会的繁复规则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对文明本质的深思。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儿童文学,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的成人寓言。 吉卜林通过莫格里的双重边缘身份,探讨了身份认同、归属感和社会规训等永恒命题。当莫格里最终带着丛林的烙印离开村庄,他选择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的自由之路。 吉卜林的文学成就在于他将异域风情与普世价值完美结合。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他,敏锐捕捉了印度殖民地的社会氛围,将其融入丛林叙事中。他的笔触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不乏现实主义的锐利观察,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学世界。 1907年,瑞典文学院授予吉卜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 近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老虎!老虎!》,依然能感受到其雄浑的思想力量和卓越的叙事艺术。 在当代社会,当人们愈发感到被各种社会规则束缚时,莫格里的困境与抉择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在遵循必要法则的同时,保持内心的野性与自由。这或许正是这部经典作品历久弥新的核心所在。#强烈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推荐 #每日分享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