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Alex5月前
从青铜到王者:零基础构建网络骨架 在备考过程中,我使用的是《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图P6。使用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作为考研用书,里面的内容讲的非常丰富,很多点可以搞得更明白。 学习网络,基本都是围绕着OSI七层模型展开的,在备考初期,对网络整体还没有比较清晰的概念,而每层之前他又是有相互关联的。所以,第一遍学习时,你的目标仅仅是了解网络他每一层到底是什么、具有哪些设备、负责哪些功能(几句话),不要过多的研究里面的细节点、协议,先知道他书上说的东西都是些什么,有了整体的结构框架概念后,第二遍再深入的学习,之后如果再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你就不会看不懂了。 OSI模型是理解网络通信的基石,它将复杂的数据传输过程拆解为七个逻辑层,每层分工明确且相互协作: 物理层:负责物理介质上的比特流传输(如电缆、光纤)。 数据链路层:确保相邻节点间数据帧的可靠传输(如MAC地址、交换机)。 网络层:通过IP地址实现跨网络的路由选择(路由器核心功能)。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连接管理(TCP/UDP协议) 。 会话层:建立、维护和终止应用程序间的会话(如通话流程)。 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加密/解密(如JPEG压缩、SSL加密)。 应用层:直接面向用户服务(HTTP、FTP等协议)。 不管是学习哪一门,都没有说是第一遍就能精通的,网络更是如此,每学一轮,你对每一层就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我在学习网络时,每个知识点最少过了有8轮。那么,网络知识点分布的很杂,如何效率更高的学习呢?书上哪些内容是不用看的?有没有完整的一套笔记? 以上问题,请私信我,我会详细为你解答!!!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 #五年一贯制 #经验分享 #逆袭之路 #学习经验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