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0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杨老师每日心语 【农历腊月二十三,在北方被称为小年,南方则错后一天,在二十四迎来小年。】   南北方过小年,为什么时间不一致?   这源于我国古代“官三民四”的传统。无论哪天过小年,都有祈求来年幸福安康之意。   小年,也叫小岁、初岁、小新岁、交年等。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其明日,是谓‘小新岁’。”“其”指腊日,是举行腊祭的日子。小年就在腊日的第二天。   “年到年到,糕糖祭灶”“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等民谣里提到了“糖瓜”“祭灶”,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这一天,灶王爷会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由此决定一家人的祸福吉凶,于是人们就用糖瓜祭祀,意在让他汇报工作时多说“甜言蜜语”,保佑全家吉祥安康。   早期,腊日不固定,小年的日期便也不固定。宋代,小年固定在腊月二十四。到了清代,皇家祭灶仪式确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由此影响民间,北方大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二十三祭灶,南方受影响虽然较小,但也出现“官三民四”的变化。   小年习俗一直在动态变化,并呈现出地域性差别。如今,北方多于二十三祭灶,南方多于二十四祭灶。祭灶过后,进入忙年阶段。“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人们除旧布新,满怀激情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F4795189月前
2025 年 1 月 23 日是南方小年,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一、祭灶神 祭灶神是庄重的仪式。传说小年这天灶神要去天庭向玉帝禀报一家人过去一年的善恶。为求灶神美言、庇佑新一年顺遂,人们在灶台上摆丰盛祭品,糖果必不可少,尤其是麦芽糖。期望灶神吃后嘴甜且被黏住,只向玉帝讲好话。祭祀完,揭下旧灶神像焚烧,除夕再贴新的,寓意送迎灶神守护家宅。 二、掸尘 小年时,家家户户大扫除。因春节将至,人们盼着家里一尘不染、全新迎接新年。从天花板到墙角,人们用扫帚、抹布认真清扫灰尘、去除蜘蛛网。“尘”“陈”谐音,此习俗不仅扫去灰尘,更要清除晦气、厄运,让家焕然一新,充满朝气,也寄托着人们驱病疫、求健康的心愿。 三、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饮食文化中,年糕地位重要。其谐音“年年高”,饱含对生活越来越好的期盼。口味多样,甜的以糯米粉为主料,加糖、红枣等,软糯香甜;咸的可能有腊肉、萝卜干等,别具风味。一家人围坐共享,不仅是品尝美味,更象征团圆和生活水平提升。 四、洗浴 南方人小年前后有沐浴理发的习惯。在这天舒舒服服洗热水澡,把自己收拾干净。这不仅为清洁,更寓意洗去过去一年烦恼疲惫,以全新状态迎新年。民间还有说法,小年洗浴后到大年初一不宜再洗,所以人们格外珍惜这天,彻底清洁,以新姿态迎接新年美好。 南方小年的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