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5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2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2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推开检验科大门,最先迎接我的不是阳光,是生物安全柜运转的低鸣和一筐贴着条形码的标本——今天的“战场”,从核对32份血常规样本开始。戴手套时要把指尖空气捏净,扫码枪对准标签的瞬间不敢眨眼,毕竟“张冠李戴”这三个字,在检验科是绝对不能碰的红线。 生物安全柜前的时间过得最快。吸样、加试剂、启动分析仪,看着试管里的液体从鲜红变成淡紫,仪器屏幕上跳出行列式的数值,像在破译人体发出的“密码”。偶尔遇到标本凝块,得小心翼翼用吸管反复吹打,比小时候拼乐高还专注——稍有不慎,就得重新采集,耽误病人的诊断时间。 午饭间隙总被急诊标本打断。刚咬下一口米饭,“急诊生化,十分钟出结果!”的呼叫就从窗口传来。扔下筷子冲进实验室,手稳得像钉在操作台上,加样、离心、读数,每一步都掐着秒表。等把打印好的报告递给护士,才发现米饭已经凉透,但想到这份报告能帮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又觉得这口凉饭吃得值。 傍晚整理标本时,窗外的天已经黑了。把当天的检测记录归档,给仪器做日常维护,用酒精擦拭台面的每一个角落,连扫码枪的缝隙都要擦到。脱下手套,指尖还留着试剂的淡淡凉意,口袋里的手机弹出家人的消息:“今天能准时回家吗?”我笑着回复“快啦”——虽然检验科没有诊室里的直面交流,但每一份精准的报告,都是我们写给病人的“安心信”。 需要我增加“处理特殊标本(如脑脊液、血培养)”或“与临床医生沟通结果”的片段吗?这些场景能更直观展现检验科的工作特殊性。#vlog日常 #医生日常 #医护工作者 #原创视频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52
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7: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3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