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对印度的稀土出口,我们中国人到底在担心些什么? #稀土 #印度 #硬核深度计划 #零基础看懂全球 稀土的战略分量不用多说,这17种金属元素是现代工业的“命根子”,电动车电机、风力发电机、手机屏幕,甚至军工里的雷达、导弹都离不开它。中国握着全球近70%的产量和90%的精炼产能,是唯一能提供全部17种稀土的国家。印度手里虽有723万吨储量,排全球第三,却连基本的分离精炼技术都没有,去年光稀土磁铁就进口了5万多吨,汽车、电子产业全靠外来供应撑着。中方给四家印企发许可,说白了就是帮印度制造业解燃眉之急,也让全球产业链少了个断点。 国内不少人担心不是没道理,稀土是战略资源,万一印度企业把进口的稀土转卖给第三方,或者用到军事领域,岂不是给国家安全埋隐患?这种担忧早被纳入考量,毕竟之前就有过类似的供应链风险案例,谁也不想让宝贵资源变成别人制衡我们的筹码。 终端用户承诺可不是随便签的,印度企业得白纸黑字保证,进口稀土只能用在自己的民用生产上,不能转卖、不能挪用,一旦违约不仅会被取消许可,还得承担法律责任。更厉害的是稀土元素指纹追踪技术,每种稀土矿都有独特的“成分身份证”,从开采到出口的每一步都能精准定位,就算想混着转卖也能一眼识破。全流程追溯系统更不用说,工信部牵头建的平台把生产、流通、出口数据全打通,企业得每月上报流向,海关、税务部门实时核查,相当于给稀土装了“电子保镖”。 这个决策的高明之处藏在平衡里,中方从来没说过禁止稀土出口,而是要“合规的才放行”。给印度发许可,既帮他们缓解了制造业“无米之炊”的困境,也让全球产业链保持稳定,毕竟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替代中国的稀土加工能力。更重要的是,“技术+制度”的管控组合拳,把安全风险降到了最低,既守住了国家利益,又没关上开放的大门。 这种精准管控的思路,比单纯“一刀切”的限制高级多了。中国现在要的不是封闭保护,而是在开放中掌握主动权——你需要我的资源可以,但必须按我的规则来,不能威胁我的安全。这既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用实力证明,战略资源的话语权终究掌握在有全产业链优势和管控能力的国家手里。
00:00 / 07: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77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2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9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1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16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6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