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量破万亿千瓦创业及就业新机会 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继 7 月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后,8 月再度创下新高,达到 10154 亿千瓦时。这一 “双破万亿” 的亮眼数据,不仅是经济运行活力的直接体现,更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观察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转型推进、数字经济崛起的窗口。 一、核心事件:用电量数据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从细分领域来看,8 月及前 8 月的用电量数据呈现出 “多点开花” 的态势,每一组数字背后都对应着经济结构优化的清晰轨迹: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 “领跑” 工业用电: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8 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9.1%,这一增速比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高出约 4.6 个百分点。数据差距的背后,是我国在高端装备、精密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的加速,成为拉动工业用电增长的 “核心引擎”。 绿色转型成效 “看得见、摸得着”: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绿色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8 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速高达 78.1%;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关键产品产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形成了 “生产端扩能、消费端放量” 的良性循环,直接带动相关产业链用电需求攀升。 乡村电气化激活 “三农” 新潜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生产与乡村产业的电气化改造稳步推进。8 月第一产业用电量达 16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9.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 5.1 个百分点。从智能灌溉、畜禽养殖温控到农产品加工电气化,电力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支撑。 充电基础设施 “织网提速”: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提升,充电服务网络建设驶入 “快车道”。前 8 月,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4.1%;截至 8 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数突破 1734.8 万个,同比增幅达 53.5%。“车桩比” 的持续优化,不仅缓解了消费者 “充电难” 的顾虑,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了基础。#创业机会#商业认知#创始人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7
8月前
中国用电量在全球的排名及发展历程如下: 早期阶段(1949-1990年代)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发电量较低,1949年仅为106亿千瓦时。 •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用电量显著增长。到1990年代,中国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力消费国。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2010年代) • 1996年,中国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二。 • 2004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 2011年,中国发电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 201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52万亿千瓦时,占全球用电量的23.2%。 现代阶段(2010年代-至今) • 2023年,中国发电量达到9.456万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量的31.6%,稳居世界第一。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52万亿千瓦时,发电量为9.418万亿千瓦时。 • 2025年,中国发电量预计突破10万亿千瓦时。 全球排名 • 2023年:中国发电量和用电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 2024年: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用电量和发电量。 发展特点 • 规模增长:从1949年的不足百亿千瓦时到2024年的近10万亿千瓦时,中国用电量增长超过30万倍。 • 能源转型: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显著提升,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占总发电量的13.53%、9.94%和4.45%。 • 经济驱动:高耗能行业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是用电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用电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和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乐呵呵3周前
#抖音推广 #厉害了我的国🇨🇳 #热点话题 #民生 #电表转动间,中国经济悄然转型 当月度用电量连续突破万亿千瓦时,这不再只是空调轰鸣的数字注脚,更是中国经济肌理蜕变的信号。两个“万亿度”背后,折射的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扩张,更是增长动能的结构性位移。 传统认知中,工业用电是经济晴雨表的核心指标。但细察八月数据会发现,制造业5.5%的用电增长中,高技术制造业以9.1%的增速格外亮眼。从成都半导体车间到宁波智能工厂,生产线上的光晕正从传统重工业转向高端制造。这印证了一个关键转变: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在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 更值得关注的是用电结构的“绿色嬗变”。每3度电中就有1度绿电,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越三产用电量。在江阴风电齿轮箱车间里,53%的产量增长与78.1%的风电设备增速相互映照,勾勒出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这种“含绿量”的提升,既是能源革命的成果,也是产业转型的缩影。 消费端的变化同样意味深长。唐山老街的灯火与徐州夜市的热浪,推动文旅用电量增长超20%;成都物流园的分拣线在电商订单驱动下加速运转。这些跳动在服务业电表中的数字,描绘出中国消费升级的生动图景——从物质消费向体验消费延伸,从线下消费向线上线下融合演进。 而充电桩44.1%的用电增速与数据中心28.8%的用电增长,则揭示了新基建的投资热潮。深圳“一公里超充圈”和贵州算力中心的服务器,共同构建起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这些投资不仅拉动当期用电,更在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筑基。 电表的指针转动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能源消耗的刻度,更是经济结构优化的轨迹。当用电增长更多由高端制造、绿色产业、数字经济和新型消费驱动,这种“含新量”的提升,正是经济新动能最真实的写照。在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逐渐解耦的进程中,中国经济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