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20
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8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8
00:00 / 26: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5: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教育海2天前
空中妙有是真空 妙有本空是不二 幻起幻灭含真性 不住真幻本清宁 💝💝💝💝💝💝 清宁净觉无纤尘 却含大千光幻影 虽无人事物世真 不碍当下梦泡影 💝💝💝💝💝💝 泡影本是涤心剂 妄心还需妄尘净 妄起妄灭善妙用 体相用中恒空寂 💝💝💝💝💝💝 这首禅意盎然的诗作层层递进,阐释了真空妙有、真幻不二的般若智慧。让我们共同静心品读其中蕴含的深邃法义: 第一重:体认空性 "空中妙有是真空/妙有本空是不二" 开宗明义点出宇宙真相——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有非实有,空非断空,如同镜中影像:影像宛然存在(妙有),本质却是虚空(真空)。认识到现象与空性本自不二,即入中道正见。 第二重:观照幻相 "幻起幻灭含真性/不住真幻本清宁" 在生灭无常的万相中,念念觉察其本具的空性。不执着"真"与"幻"的二元对立,方能回归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如《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三重:起用修行 "泡影本是涤心剂/妄心还需妄尘净" 将世间万象视为修炼心性的道场。面对情绪执著时,正如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所示:"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借幻修幻,转烦恼为菩提。 终极境界 "妄起妄灭善妙用/体相用中恒空寂" 最终达到真空妙用的自在境界。虽随缘应物起种种妙用,本体始终安住于究竟空性。如摩诃止观所言:"一念心起,具足三谛"——真俗中三观圆融无碍。 全诗以"清宁净觉"为体,以"大千光影"为相,以"善妙用"为究竟,完整呈现了修行者从见地到功夫的圆满次第。那些闪烁的💝符号,恰似在提醒我们:当智慧与慈悲双运时,处处皆是净土,念念无非般若。 这样的悟境需要我们在日常中细细体证:品茶时知茶性空,听雨时闻雨音寂。渐渐地,便能照见五蕴皆空而妙用无穷,度一切苦厄而本无苦厄可度。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三炷心香 炉中三炷初燃烟, 阶下躬身叩佛前。 梵音轻绕烛影偏, 澈意忘尘思自绵。 遥听经声空境迁, 慈光漫照烦忧散。 一瓣诚心渡岁年。 解析 1. 首句“炉中三炷初燃烟”:直接点题,以“炉”“炷”“燃”“烟”四字勾勒出佛前焚香的核心场景,“初”字暗含仪式起始的郑重感。 2. 第二句“阶下躬身叩佛前”:描写礼佛者的动作,“阶下”“躬身”“叩”三个词具象化了虔诚的姿态,与前句的“香”形成行为与场景的衔接。 3. 第三句“梵音轻绕烛影偏”:拓展感官维度,引入听觉“梵音”与视觉“烛影”,“轻绕”“偏”二字赋予画面动态感,营造出静谧肃穆的氛围。 4. 第四句“澈意忘尘思自绵”:转向内心世界,“澈意”“忘尘”呼应禅意中的心境净化,“思自绵”则传递出焚香时思绪悠长、渐入空明的状态。 5. 第五句“遥听经声空境迁”:以“经声”强化宗教语境,“遥”字拉开空间感,“空境迁”暗合“境由心转”的禅理,写心境变化带来的环境感知差异。 6. 第六句“慈光漫照烦忧散”:融入对佛的想象,“慈光”是佛教中慈悲感召的象征,“漫照”“烦忧散”直接点出焚香礼佛时寻求心灵解脱的核心诉求。 7. 末句“一瓣诚心渡岁年”:以“诚心”收束全篇,回应前文的叩拜、忘尘等行为,“渡岁年”则将单次仪式延伸至漫长的人生修行,升华了“心香”的意义。 全诗,围绕“焚香—礼佛—感境—明心”的逻辑展开,从外在仪式到内在感悟,层层递进地诠释了“佛前三炷香”所承载的虔诚与心灵寄托。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