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万圣节来历 万圣节(Halloween)的字面含义是“诸圣节前夕”(All Hallows' Eve),即11月1日“万圣节”(All Saints' Day)的前夜。这一节日最初源于早期基督教传统,旨在纪念上帝在《圣经》以及教会历史中忠心耿耿的仆人,特别是那些为主舍命的圣徒。基督徒相信,这些殉道者已升入天堂,值得后人敬仰与效法。 节日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至4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当时,基督教尚未成为国教,信徒常遭受异教皇帝的残酷迫害,如尼禄、图密善等统治者发起的大规模逼迫。无数基督徒因坚持信仰被处以火刑、喂狮或斩首。他们在极端苦难中见证信仰,激励后来的教会。因此,早期的基督徒秘密聚会,纪念这些殉道先贤,将他们的牺牲视为效法的榜样。 然而,随着基督教在4世纪成为罗马国教,纪念活动逐渐公开化。到8世纪,教皇格列高利三世将11月1日定为“万圣节”,正式缅怀所有圣人。10月31日夜晚则成为守夜时刻,称为“诸圣节前夕”,即Halloween的来源。 可悲的是,中世纪以后,这一纯正的基督教纪念日逐渐被世俗化,融入大量异教与民间迷信元素。尤其在凯尔特地区的萨温节(Samhain)影响下,人们相信夏末冬初是鬼魂游荡之夜,需点燃篝火、戴面具驱邪。这些习俗与基督教节日混合,衍生出女巫、鬼魂、僵尸、南瓜灯等意象。这些形象大多来自欧洲中世纪至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如对瘟疫、死亡、神秘力量的恐惧投射,远非原始基督教教义。 如今,万圣节虽保留“不给糖就捣蛋”(Treat or Trick)的欢闹传统,但其精神内核已被商业化与娱乐化遮蔽。回归本源,这一日应是反思信仰、纪念殉道者勇气的时刻,而非沉溺于虚幻恐惧。唯有辨明历史真相,方能守住节日的属灵意义。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