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3
我说照见五蕴,首先要照见身体。 色身粗大,最为明显,但众生心浮,时时外驰,心与身日日相随,却似未曾见。直到身体疼痛、难受、生病,出现故障时,才乃觉知到。 身为修行人,我们要时时睹见身体,处处与身体同在。这是最重要的修行,也是观照第一步。 当我们能与身体同在,便能自然看见于身体上浮现的感受,便能自然与感受在一起;当我们能与感受在一起时,便能自然看见心; 当我们能够看见心时,便自然能于一切法上见心; 于是我们便能自然了解法,一切法即心。 了法见心,见心了法,于是我们便能不为一切内外物所迷。于是,我们便能获得心解脱、法解脱。 观照色身,能够出离思维。而后观受、观心、观法,亦不费思维、脱离思维。真修行是不用思维的,是离思维的。 众生迷惑受苦,皆由思维而造,因而修行第一要出离思维。修行不需要多想,只需要照做。一切正修行皆用观照智,而非思维智。做世间事用思维智,作修行事用观照智。行者修行,应先明了是事。 众生修行,照见五蕴,首先要照见身体,然后是照见感受,而后看见心,而后于一切法上见心,然后见全天下能见所见唯一心尔。 修行观照五蕴,先照见身体,次照见感受,然后照见心,然后照见法,从前到后,从外到内,从粗到细,是一个自然而然、自动自发的过程。 不必费力,亦不必努力,依之前行,自然见法,自然见心,自然悟道,自然解脱。 我说照见五蕴,此照如日光照天下物,自然而然,不费心力。又如灯光,又如火光,默然而照,无有造次。 观照智是众生本有智,是心本来用,知之启用,自然而然,光照满天。众生皆如一盏灯,又像一轮日,又似一宛月,自然能照,一照如佛,不需步骤。 发明之人,但启用之;启用之士,但常行照。 照之一字,解脱之门,明道之道。许多玄迷,一照而知,种种疑惑,一照而了。但用照性,从所照起,直到独照,不依他物。 诸佛皆是一照,纯照而见空华妙道。空华与妙道,同在一照之下,皆是妙心所呈现物。照真照假,照玄照道,照尽一切诸有所有。 大众修行,但用自身照性,一照出世间,一照见大道,一照妙乐永相随。但用照性,达诸佛道。 和南世间一切真照行者。 作者:一念行者#觉醒开悟 #一念行者 #修行修心 #一念行者语录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16: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13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蔡明宏高阶紫薇课左右昌曲专修班(五蕴因缘法)第3课初识右弼星 #道家文化 五蕴天干 丙、戊、己、辛、壬 想(文昌) 色(文曲) 受(文昌、文曲) 行(左辅) 识(右弼) 左辅、右弼、文昌、文曲搭配五蕴天干,能与前世接轨,活出真实的自我,享受人生,让人找到生存的方向。 无论潜意识还是前世记忆,我们生命中一些关键的东西,都被隐藏在黑盒子里,无法打开。因此,我们在今生会莫名受苦,有的百事不顺,有的身体饱受折磨,有的遭遇因果病…… 这些都是因为灵魂找不到出口,忧郁之情由此滋生,精神上的万般无奈施加在人的身体上。如果我们能打开这个隐藏的黑盒子,让它重见光明,并主动掌握、理解其中的奥秘,那么我们莫名的痛苦就能随之消除。 打开黑盒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宗教界、心理学界…… 都有相关阐述,但这些理论能否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目前还无法完全知晓。不过在紫微斗数中,或许有方法能直接与个人命运结合参考。儒家说:“一六共宗以成命,二七同道以成性”。我们从 “性” 的层面去探索,或许就能开启一场穿梭前世与今生的时空之旅,与前世接轨,活出真正的自己,感知当下的幸福,心中充满喜悦,远离迷茫的苦海。 孟婆汤就像一个黑盒子,人在了解它之后,才会愿意投胎。一旦受孕,黑盒子里的密码信息,就存储在你细胞的记忆中,或者说藏在基因里,慢慢扩散到人体的血液中。若真想破解它,领悟自己本命的 “性”,唯有在 “五蕴聚合假以有身” 中摸索探寻,找到答案,体会其中的玄妙。#道家文化 #中华文化 #风水玄学 #易学智慧
00:00 / 4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8
五蕴皆空不是无 提起《心经》,很多人都听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可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开头就藏着核心:“观自在” 不是观外在的菩萨,而是 “观照自己的内心”—— 菩萨本名 “观世音”,这里特意说 “观自在”,就是想告诉我们:这部经的核心是 “研究自己、觉察内心”。 再看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般若” 是梵语里 “大智慧” 的意思,“波罗蜜多” 是 “到达彼岸”,合起来就是 “用深层的大智慧,走到生命的通透境界”。就像王阳明说的 “知行合一”,当你能觉察内心、又有智慧指引时,言行和心意就会统一,慢慢靠近 “和谐自在” 的状态。 最容易误解的是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 是色(身体)、受(感受)、想(想法)、行(行为)、识(认知),而 “空” 不是 “什么都没有”,而是 “没有固定不变的状态”。释迦牟尼想告诉我们:人也好、事也好,都在不断变化,允许一切发生、接受这份 “无常”,才是真正的 “照见五蕴皆空”—— 这和老子说的 “顺应自然”、马克思讲的 “发展规律”,其实都在指向 “接纳变化” 的智慧。 想读懂《心经》的入门智慧?点击视频,一起拆解这句经典背后的人生道理→ #心经解读 #观自在 #五蕴皆空 #般若智慧 #接纳变化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