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6
陈叔宝:谁懂乱世安宁的可贵 #知识前沿派对 #文脉里的中国 #文脉里的中国 #唐诗三百首 #跟着抖音学古诗 朕乃陈叔宝,南朝陈国末代国君,世人皆称我陈后主。若论亡国之君中的豁达者,朕若称第二,恐无人敢称第一。朕做了半辈子俘虏,却未曾耽误过片刻的诗酒风流。江山虽失,风月犹存,故国虽远,杯盏犹温,这醉乡的功课,我是一日也未曾落下。兴亡之事且随它去,我自诗酒寄余生,谁懂乱世安宁的可贵。 朕是写艳情诗的高手,朕的母亲是梁武帝萧衍外孙女,朕的诗,自然是承袭了三舅公,南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的华美艳丽,朕还精通音律,在格律诗上,为后来唐诗的发展作出贡献。你们迷恋的张若虚算啥,朕早他一百年就写出《春江花月夜》了。 记得那是公元588年,正是“人日”佳节。朕的建康城,处处张灯结彩,鼓乐声不绝于耳。朕在临春阁中设下盛宴,文武百官与众嫔妃齐聚一堂,举杯畅饮,欢声笑语,好不快活。酒至半酣,朕趁着醉意,写下了一首新曲《春江花月夜》。朕轻拨琴弦,亲自弹奏起来,那旋律如春水涌动,细腻而多情。爱妃张丽华,伴着这流水般的乐音,翩翩起舞。她身姿婉约飘逸,七尺长发随风飘动,宛如月宫仙子,袅袅降临人间,发梢扫过的空气里,都跳跃着音符。谁看谁着迷。 一曲终了,满座宾客齐声喝彩,为这场珠联璧合的演出赞叹不已。爱妃张丽华意犹未尽,轻启朱唇,将未尽余韵化作绕梁清音,唱起了朕的那首梦幻婉转的《玉树后庭花》,歌声宛如天籁,将宴会推向了高潮。 在悠扬的歌声中,宰相江总手持酒杯,带着几分醉意,摇摇晃晃地走到一位身着蓝锦长袍的老者席前,傲然说道:“薛先生,听闻您明日便要北归,何不借此良辰,赋诗一首以助酒兴?也好让我等南朝文人,领略一番北国的风华。”众人纷纷应和。 朕心中暗笑。自公元557年,叔公陈霸先建立陈朝,定都建康以来,历经武帝、文帝和父皇宣帝的治理,国家安定,百姓富足。这优渥的宫廷生活,滋养了朕深厚的文学素养。如今南朝文坛,在朕与徐陵、庾信、江总等人的引领下,如日中天,已有凌压北朝之势。被后世杜甫誉为“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庾信就曾评价北朝文坛,“唯韩陵山上之碑文,或可与吾平分秋色。此外,仅薛道衡、卢思道二人,尚可涂鸦几笔。” 江总口中的这位薛先生,正是北朝大儒薛道衡。他深得隋文帝杨坚信任,以南使身份来到陈国。江总是朕的宰相,自然深知朕意,欲借机一展我南朝文坛雄风,好好压一压北朝的锐气。
00:00 / 1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00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凡我所失,皆非我所有。凡我所求,皆受其所困。万物皆为我所用,而非我所属。大道至简,无欲则刚,无为则无所不为。 世人痛苦的根源从来不是失去,而是错把拥有当成了生命的全部。人生最大的牢笼从来不是外界的限制,而是“必须拥有”的执念。《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人总在追求外在物质的路上奔波劳碌,得到时患得患失,失去时痛彻心扉,总是被困在“占有”的执念里。于是经历了各种求不得、怨憎恨、爱别离,就开始产生了大量的执念,开始执着于钱、执着于名、执着于爱,被永远填不饱的欲望所控制,把名利、情感、物质都系在心上,如同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越想握紧,越被勒得喘不过气。而觉悟的开始,正是承认“万物非我所属”的真相,不是失去了什么,而是本就不该以“拥有”定义归属的意义。真正的自由,从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放下多少“执念”。当你不再把自我价值系于外物,便不会在“得失”中颠簸。当你明白万物只是“借你一程”,而非“归你所有”,便会在得失中生出从容。“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被欲望驱使的清醒。“无欲”不是无追求,而是“剔除贪念”后的纯粹。这份通透从不是向外求来的恩赐,而是向内关照的顿悟。你的力量从不在“占有”里,而是在你“放下执念”的清醒里,藏在与自己和解的自洽里。人生这场修行,终究是与自己的“执念”过招。读懂了“万物为我所用,而非我所属”的智慧,才能在得失流转中站稳脚跟,在世事变迁里守住本心。能拯救你的从来不是外物,而是终于放下的自己。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