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文化是始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极为重要的区域文化! “巴”是一象形字,本义大蛇,巴人最早的图腾是蛇。“巴”也是古国名,地域名。巴文化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从巴文化的空间范围来看,由于巴地常处于战争状态,没有固定的疆域和国都,根据其历史活动范围,巴的疆域大致包括四川东部(涪江为界,东为巴,西为蜀)、重庆全部、陕南、鄂西、湘西、黔北等区域。丰都、涪陵、巴县、宕渠、罗家坝、合川、阆中都可能在不同时期曾为巴方或巴国所辖,亦可能成为方国都城。 《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从中可看出,巴地处西南,远祖是太暤,即伏羲大帝,后照乃巴人之始祖。《山海经》还记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被称为诉讼之神。西汉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意为,蜀国之东为巴人、賨人覆盖的区域,其中又绵延分布着百濮人群。因此这一时期,巴地已经居住着众多民族,其中最有影响的族群应有两支。一是賨族,也被一些人称为巴蛇,因其作战时常持木制盾牌,故又称“板楯蛮”,也称賨人。賨人有七姓:罗、朴、昝、鄂、庹、夕、龚,以嘉陵江、渠江流域的宕渠为聚集源地。二是巴虎,图腾为白虎,又称廪君蛮。廪君蛮有五姓:巴、樊、瞫、相、郑,以鄂西清江流域的武落钟离山为聚集源地,后沿长江向西开疆拓土,影响了整个巴域。 夏商时就已见诸上古之书。从历史文献来看,古巴人分为两支,一支是鄂西清江流域的廪君蛮,另一支是嘉陵江渠江流域的板楯蛮,也即賨人。在夏商周时期,巴人的活动范围主要还处于陕南汉水到清江流域这条沿四川盆地东缘的弧形地带上。后来廪君蛮受楚逼迫,才逐步西迁到四川盆地东部。而板楯蛮的势力范围,则主要在川东北一带。 巴蜀图语,又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形文字,是指远古巴蜀地区铸印或刻划在器物(主要是铜器,也有少数漆器、陶器)或印章上的一种定型化的象形文字,是古巴蜀文化体系的一种表现。巴蜀地区发现的古文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图像性的符号,即手掌、花蒂、水波、房屋、人头和虎、这些为“巴蜀符号”。 探秘巴文化第二季全集 巴国春秋第三季
00:00 / 55: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7
00:00 / 2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0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97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