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20
00:00 / 1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4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十大行星 #太阳系十大星球 #未解之谜宇宙 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藏在边缘的宇宙谜题 “太阳系可能存在第十颗行星!”当英美天文学家抛出这个观点时,立刻在天文界掀起轩然大波。要知道,“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的认知早已深入人心,若这一发现最终证实,人类对太阳系的理解将迎来一次历史性颠覆。 不过,一切还需太空望远镜捕捉到确凿影像才能定论。而一旦证实,天文学家将有望推导出新的理论,解释彗星的形成、演化乃至撞击地球的机制。 关于这颗潜在行星的“身份信息”,目前的推测充满惊喜: - 体型惊人:最初估计其质量至少与木星相当,更有观点认为,它的体积可能是木星的2-6倍,若属实,将成为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 - 轨道特殊: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等八大行星相反,且距离太阳极其遥远——约30000亿里,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32000倍(要知道,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距太阳也仅37亿里)。 - 公转缓慢:由于轨道半径极大,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长达600万年。 更特别的是,天文学家推测这颗行星并非太阳系“原住民”,而是来自其他星系。也正因距离太阳过远,它接收到的太阳光极少,亮度仅为人类肉眼能看到的最暗恒星的千万分之一,这也让它难以被观测到。 其实,这项研究最初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直到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团队公布相似结论后,才引发广泛重视。该校马泰塞教授研究了82颗彗星的运行轨道后发现,太阳系边缘可能存在这颗未知星体,且它更可能是一颗“褐矮星”——一种状态接近恒星,却因无法收集足够能量而无法成为真正发光恒星的天体,其密度远大于土星。 如今,这颗藏在太阳系边缘的“神秘天体”究竟是不是行星,又是否为褐矮星,依旧是困扰人类的宇宙谜题,等待更多观测证据揭开它的面纱。@抖音创作小助手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9
暗淡蓝点,属于每个人的平静 1990年2月14日,正当旅行者1号完成其核心任务即将飞离太阳系时,NASA命令旅行者1号拍摄了一张在太阳系边缘回望地球的照片。 这张照片就是著名的《暗淡蓝点》,从太阳系边缘看上去,地球就像是悬浮在空气中的一粒微小尘埃。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看了这张照片非常感慨,他在1996年的一个典礼上就此深情的说了这一段话: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 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地球只是这个浩瀚宇宙剧院里的一个小小舞台。想想从那些将领和帝王们挥洒出的血河,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只为了让他们成为了这一点上一小部分的短暂主宰。想想栖身在这点上一个角落的人正受着万般苦楚,而在几乎不能区分的同一点上的另外一个角落里亦同时栖身了另一批人。他们有多常发生误解?他们有多渴望杀了对方?他们的敌意有多强烈? 我们的装模作样,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错觉以为自己在宇宙里的位置有多优越,都被这暗淡的光点所挑战。我们的星球只是在这被漆黑包裹的宇宙里一粒孤单的微粒而已。我们是如此的不起眼,在这浩瀚之中,我们不会从任何地方得到提示去拯救我们自身。 一直有人说天文学是令人谦卑,同时也是一种塑造性格的学问。对我来说,希望没有比这张从远处拍摄我们微小世界的照片更好的示范,去展示人类自大的愚蠢。对我来说,这强调了我们应该更加亲切和富同情心地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更加保护和珍惜这暗淡蓝点,这个我们目前所知唯一的家。#探索宇宙 #顶级视觉盛宴 #暗淡蓝点 #卡尔萨根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