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
00:00 / 09: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5: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书卷喵7月前
《浮生六记》沈复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集,成书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 [1]《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该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渝。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的这篇短文,描写的乃是他和诸位堂弟在桃花园中聚会、赋诗,共叙天伦的乐事。从沈复以此诗来命名自己的文章,也可以看出《浮生六记》想要描写些什么。确实,《浮生六记》和李白的短文一样,都以“天伦之乐”为对象,差别在于,李文写兄弟之情,而《浮生六记》则侧重夫妻之情。 据称,《浮生六记》是沈复在他46岁这一年所著。沈复一生坎坷,但和妻子陈芸感情极深。陈芸去世后,沈复更是颠沛流离。嘉庆十三年(1808年),沈复随使团出使琉球,在琉球共四个半月。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沈复回忆起过往,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情感 #读书 #情感共鸣 #知识点亮她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文章故事,或讲述事迹,或记录风景,都可以十分有趣,但最引起共鸣,进入内心的还是故事中的人。《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就是这样的一个让人共情之人。林语堂称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芸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能作诗,善刺绣。13岁与沈复定亲,夜偷偷藏粥留给沈复,体贴用心。 18岁结婚,芸作新妇,事上以敬,事下以和,努力做好个儿媳,然最终却不能得。 芸和沈复新婚耳鬓相磨,亲同形影,每日课书论古,品月评花,离别三月如隔十年。七夕两人留下“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印章,以为往来书信用。七月十五,夜阴云如晦,芸许愿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谈话间,一轮涌出,大喜。中秋节,沧浪亭煮茶赏月。两人感情深厚。 沈复觉得芸鬓边茉莉浓香扑鼻,供的佛手都要退避三舍。芸笑着说,佛手是香中君子,香气若有若无,而茉莉是香中小人,所以要借人之势。沈复就说你怎么远君子而近小人,芸说我笑君子爱小人。两人打趣其乐无穷。 陈芸看《惨别》等剧,觉得令人肠断而不能自拔,可见芸深情重义。 芸爱吃臭腐乳和臭冬瓜,是沈复最讨厌吃的,打趣她说狗喜欢吃屎是因为闻不到臭。芸说我都做狗这么久了,你也试着尝一口。便硬塞到沈复嘴里。沈复吃下觉得还不错。夫妻之间不就是这么打闹么。 芸喜欢游玩,曾不拘旧俗女扮男装逛寺庙,偷偷和沈复一起游太湖,确实可爱。 芸所求即“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向往简单的生活。 两人每初一十五夫妇必焚香拜月求老来世还做夫妻,却失了父母的欢心,万年桥下船中芸和素娘打闹,为帮沈复纳妾和憨园结为姐妹,引得闲言碎语和公婆厌恶。 然沈复虽为中产之家却坐吃山空,生活拮据,常借贷。两人给人作保,导致被赶出家门。危难中患难与共。 特别是芸的盟姐夏氏。幼时灯下与芸同刺绣时有疾病相扶之誓。芸病重无处可去之时接芸接家中静养,离开时还约定以后做邻居。童年的情谊朴素而珍贵。 芸的死亡最直接的原因是穷困,扬州时沈复再次失业,生活难以为继,芸忧思多虑,加上仆人逃离致病情加重,而一病不起。生命停留在了41岁。生离死别之际,两人充满不舍和遗憾。 《浮生六记》朴实的记录了沈复和陈芸的爱情,也给我们留下200多年前一个聪慧,温柔,勤俭,幽默,深情,可爱女子动人记忆。 #浮生六记 #沈复与芸娘 #读书笔记 #书中自有好吃的 #读书破万卷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