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谷·布拉赫(1546-1601)是丹麦天文学的巅峰与近代精密天文学的奠基者。这位出身贵族的科学家以其毕生精力投入天文观测,创造了前望远镜时代天体测量的精度极限,其积累的珍贵数据直接催生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 第谷的科学生涯始于1572年对仙后座超新星的详细观测。他在《论新星》中证明这颗突然出现并逐渐消失的亮星位于遥远的恒星天区,有力冲击了亚里士多德“天体永恒不变”的传统教条。1576年,在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资助下,第谷在汶岛建立乌拉尼堡天文台——这是欧洲首个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配备着他设计的巨型象限仪、六分仪等精密仪器,其墙壁象限仪的测量精度达到弧分级别。 1597年离开丹麦后,第谷受神圣罗马皇帝鲁道夫二世邀请在布拉格附近建立新天文台。在这里,青年开普勒成为他的助手。第谷临终前将毕生观测资料托付给开普勒,特别强调要完善他自己提出的混合宇宙模型:行星绕太阳运行,而太阳率行星统绕地球旋转。这个折中体系虽被证明错误,但其火星轨道数据中8角分的误差,最终引导开普勒发现行星轨道实为椭圆。 第谷对1577年大彗星的观测彻底改变了宇宙观念。他通过视差测量证明彗星位于月球轨道之外,其轨道必须穿越传统认为由水晶天球构成的行星际空间——这实际上宣告了固态天球理论的终结。他编制的《鲁道夫星表》虽在其逝世后由开普勒完成,但直至18世纪仍是航海天文学的标准工具。 这位用金银合金鼻梁替代在决斗中失去鼻子的传奇科学家,其人生恰如观测与理论的时代交汇:他既是用肉眼完成最后伟大观测的传统天文学家,又是首位认识到系统误差并坚持长期观测的现代科学家。第谷建立的观测规范与数据积累传统,为哥白尼革命提供了最终的实证基础,架起了从古典宇宙论到牛顿力学的关键桥梁。#历史 #科学 #科技 #人物 #文艺复兴
00:00 / 05: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3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探索宇宙 #星际 《地球家园在宇宙“详细地址”》 1. 可观测宇宙(The Observable Universe)最大的已知范围,直径约930亿光年,包含所有我们能观测到的星系、物质和能量。 2.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Laniakea Supercluster)地球所属的超星系团,意为“无尽的天堂”。直径约5.2亿光年,包含约10万个星系团。拉尼亚凯亚是宇宙“长城”(如史隆长城)等巨大结构的一部分。 3. 室女座星系团(Virgo Supercluster)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核心组成部分。包含约1500个星系,直径约1.1亿光年。 4. 本星系群(Local Group)室女座星系团中的一个小型星系群,包含约40多个星系。主要成员包括银河系、仙女座星系(M31)、三角座星系(M33)等。直径约1000万光年。 5. 银河系(Milky Way Galaxy)地球所在的星系,一个棒旋星系,直径约10万光年,包含约2000亿颗恒星。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上以每秒约22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约2.3亿年绕行一周(即一个“银河年”)。 6. 猎户臂(Orion Arm) / 猎户-天鹅臂(Orion-Cygnus Arm)银河系的次级旋臂之一,位于英仙臂和人马臂之间。太阳系并不在主旋臂上,而是位于这个较小的旋臂上。 7. 古尔德带(Gould's Belt)一个由年轻恒星组成的环状结构,倾斜于银河系盘面,太阳系位于此带内,距离其中心约300光年。 8. 本地泡(Local Bubble)一个直径约300光年的低密度、高温星际气体区域。由远古超新星爆发形成,太阳系目前正穿越其中。 9. 本星际云(Local Interstellar Cloud)本地泡中的一个较冷、密度稍高的气体云。太阳系正以每秒约26公里的速度穿越此云。 10. 奥尔特云(Oort Cloud)太阳系最外层的球形区域,推测由数万亿颗冰质小天体组成。半径约5万天文单位(约0.8光年),是长周期彗星的来源地。 11. 太阳系(Solar System)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12. 地球(Earth)距离太阳约1.496亿公里(1天文单位)。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可观测宇宙,直面绝望 人类被光速永远限制在一个极限球体空间里,这就是直径93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基于宇宙大爆炸模型和138亿年的宇宙年龄,通过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曲率,我们确定了可观测宇宙的半径:465亿光年。这意味着,从地球出发,我们所能接收到的所有电磁信息的边界,构成了一个直径930亿光年的球体。人类的星际探索先锋旅行者一号,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飞行了47年,距离仅为22光时。而要飞出太阳系的引力边界奥尔特云,它需要3万年。太阳系,这直径约2光年的家园,在直径10万光年、包含数千亿恒星的银河系中,不过是一粒看不见的尘埃。而银河系,隶属于本星系群,后者又归于室女座超星系团,并最终锚定在直径达5.2亿光年、包含约10万个星系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之上。这片巨大的宇宙纤维状结构,在可观测宇宙的宏观网络中,也仅仅是一个节点。据科学家预估,有超过2万亿个星系分布在这浩瀚的可观测宇宙的每个角落,人类和地球连尘埃都算不上。而更绝望的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窥其全貌,注定被困于光速设定的囚笼,而可观测宇宙以外,我们更是一无所知。但人类从未停止探索这片未知的漆黑深空,正是这份勇气,为我们这尘埃般的存在,赋予了足以直面整个宇宙深渊的、恒星般的尊严。#探索宇宙 #顶级视觉盛宴 #可观测宇宙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7: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