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
怎样关心不越界又效果好 “看到邻居家孩子淘气破坏公物,想提醒又怕人说‘多管闲事’;朋友总说‘你傻不傻’,但有事却第一个帮你 —— 这两种情况你怎么办?” 先说“怕多管闲事”遇到的问题:关心不必怕“多事”,但要注意“分寸”。行动之前可以先进行“认知评估”,判断对方的需求是“显性”还是隐性的—— 比如,邻居没说请你“帮忙”,最多是隐性需求,不要直接冲上去给人家提建议。如果人家自己吐槽孩子淘气,不知道怎么办好,请你帮助,可以看作是显性的需求,对这种情况也要把握好关心帮助的分寸,要遵从儒家的“中庸之道”,关心要“不偏不倚”,把握好“分寸”这样既不越界,又传递了关心。 再说说“嘴硬心软”的问题:很多人不是不关心,而是不会“温柔表达”关心。你关心朋不要说 “你傻不傻,天冷还不知道加件衣服?” 要说“天凉了,我担心你穿那么少会冻着”效果立竿见影,关系也迅速拉近。 儒家讲 “言忠信,行笃敬”,关心要“话软,事硬”;心理学的话就是客服“情感表达障碍”,“批评式关心”多数情况下效果并不理想,但可以通过练习改进。想关心不踩坑,试试两个实操方法:1. 出手前先排三问:他需要吗?我能帮吗?他愿意接受吗?2. 在你想说的内容前加上“我担心你”—— 慢慢就会发现,你的关心能被别人实实在在感受到。 关注我,下期我们继续讨论关心问题,说一说怎么回应别人的关心。 我是慢修心老刘,和你一起,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和心理学精华,开启生命智慧。 #心理学 #传统文化 #生命智慧 #修心 #关心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1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6
00:00 / 07: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