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
王阳明经典语录 #知识分享 #国学 #王阳明#读书分享 #创作者扶持计划 1.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句话是王阳明在平定山贼之乱后的深刻感悟。这里的“山中贼”指外在的具体困难和敌人,而“心中贼”则是指人心中的私欲、邪念、焦虑、恐惧、犹豫等内在障碍。王阳明认为,战胜外在的敌人相对容易,但要时刻觉察并克服内心的负面意念、不良习气和过度欲望,才是真正艰巨的修行。它强调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澄明与自律,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2. 知行合一。 这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知”并非指简单的知识,而是指真正的“良知”,包含了道德判断与行动意愿;“行”则是具体的实践行动。王阳明认为,真正的“知”必然包含了“行”的冲动,而真正的“行”也必然有明确的“知”作为指引。二者本是一体,不可分割。例如,知道孝顺是“知”,去尽孝就是“行”。没有行动的“知”不是真知,没有思想指导的“行”则是盲动。此理念旨在纠正人们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的弊病。 3.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这体现了王阳明的心本论。并非说客观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人的意识(心)所赋予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世界如何呈现,取决于他如何用心去感知、理解和关照。同样的花朵,在你心旷神怡时显得美丽,在你忧愁悲伤时则可能黯然失色。一切的道理和法则,都不能脱离人的内心去寻求,真理就存在于本心对事物的反应和判断之中。 4.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是对“心外无物”最生动的阐释。花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但当你不去观照它时,它对于你的世界而言是“寂”的(即不存在于你的意义世界中)。而当你来看花时,花的颜色和形态才在你的心中变得“明白”鲜活起来。这说明主客观世界在“意之所在”处实现统一,人的意识赋予了客观世界以生命和意义。 5.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这句话谈的是如何专注志向。王阳明比喻说,坚守自己的志向就像心口痛一样,全部的注意力都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在痛处。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