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词解析版|古诗解析《赠汪伦》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他写信邀请李白时,称当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引得李白欣然而往。李白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逐字翻译 • 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是诗人自己;“乘舟”即乘坐小船;“将欲行”表示即将要出发远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是忽然;“闻”是听见;“岸上”指船停靠的岸边;“踏歌声”是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一边唱歌的声音。 •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是当地的一个深潭;“深千尺”是说潭水很深,“千尺”是夸张的说法。 • 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是比不上;“汪伦”是李白的朋友;“送我情”指汪伦来送行所表达出的情谊。 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汪伦深厚的情谊。汪伦以朴实、真诚的情感对待李白,李白通过这首诗极力赞美汪伦对自己的敬佩和喜爱,也体现出李白对这份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描绘的桃花潭景色,增添了离别的诗意,让友情在山水间显得更为珍贵,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启蒙早教 #早教 #小学语文 #古诗词 #赠汪伦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5
00:00 / 1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读懂《赠汪伦》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情比水深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儿童动画 #语文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⑶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⑸不及:不如。送:一作“赠”。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6
00:00 / 07: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31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