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0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阿瓦巴特庄战役是近代清军山地运动战的典范案例 道光五年二月廿五日,清军前锋一万五千人进抵阿瓦巴特庄(今新疆巴楚县境内),遭遇张格尔叛军主力。据《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载,叛军集结约五万兵力,依托天山南麓丘陵地带构筑"长蛇阵"防御体系:两翼各配置五千轻骑作为机动力量,中央纵队由步骑混合方阵及二十余门火炮组成,形成纵深达十五里的梯次防御阵型,企图利用地形优势对清军实施包围歼灭。 面对敌我兵力对比悬殊的态势,清军主帅长龄采取"诱敌深入、三面合围"的战术构想。其作战部署展现典型的前近代骑兵战术智慧:中路以三千藤牌兵持丈八蛇矛组成楔形突击阵列,担负佯攻诱敌任务;左右两翼各配置两千索伦骑兵及健锐营火枪队,利用地形隐蔽于阿瓦巴特谷地两侧断崖,形成战略预备队。 战役进程呈现经典的运动战特征:申时三刻,中路清军依计划实施战术佯退,成功将叛军主力诱入预设的葫芦形隘路。待敌军前锋进入伏击圈后,长龄亲率左翼巴图鲁鄂辉部镶黄旗铁骑从东坡发起突击,右翼参赞大臣杨芳指挥健锐营火枪队自西崖实施火力压制。这种"两翼卷击"战术在狭窄地形中产生显著战术效能,叛军骑兵因地形限制无法展开冲击队形,中央步兵方阵在清军三面夹击下陷入混乱。 据《清实录》记载,是役清军斩首级三万二千余,缴获战马万匹,红衣大炮十二门,子母炮二十六门,叛军伤亡率超过60%。此战彻底瓦解了张格尔"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企图,其苦心经营的炮兵阵地因地形限制未能发挥火力优势,暴露出非正规军在正规战中的战术短板。战役结束后,清军乘胜追击至喀什噶尔城下 阿瓦巴特庄战役堪称前近代时期山地运动战的典范案例。清军通过灵活运用地形要素,将骑兵机动性与火器杀伤力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从战术佯动到战略合围的转变。此战不仅体现长龄等将领的战术素养,更折射出清中期军队在西北边疆作战中形成的独特战术体系,对后世研究清代边疆战争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朝 #历史 #清朝历史 #道光 #张格尔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38